“科创板八条”效果显现 硬科技领域并购持续升温

来源: 半月谈
2024-07-03 08:12:20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三企业推出重组预案

  6月2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艾迪药业公告,拟通过支付现金购买华西银峰、湖南可成、许志怀、陈雷、姚繁狄合计持有的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1.16%的股权,交易价格约1.5亿元。并购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南大药业51.13%的股权。

  艾迪药业主要业务聚焦于抗HIV及人源蛋白领域。目前,艾迪药业对外销售的人源蛋白产品主要包括尿激酶粗品、乌司他丁粗品和尤瑞克林粗品。南大药业作为艾迪药业下游重要客户,是以人源蛋白产品(尿激酶制剂和原料药)生产、销售为主的生化制品企业。

  这是过去半个月内,第三家公告重组预案的科创板企业。“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多家企业公布重组预案,涉及集成电路、医药等行业。“科创板八条”提出,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

  6月21日,芯联集成公告,拟收购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72.33%股权。交易完成后,芯联越州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芯联集成表示,长期来看,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优化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值得一提的是,芯联越州是一家尚未盈利的企业,这也是“科创板八条”后首单收购未盈利资产的方案。

  6月23日,纳芯微也紧随其后,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麦歌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计79.31%的股份,收购对价达7.93亿元,溢价高达576.55%。

  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吕伟认为,芯联集成并购案火速落地彰显政策决心。本次收购亏损公司或体现出“科创板八条”中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的建议。

  并购重组活力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日,今年有2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发布了资产并购方案。

  这和利好政策的推动密不可分。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围绕并购重组政策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持续出台一系列支持举措。在“科创板八条”之前,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也提到,优化小额快速审核机制,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技型企业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各类支付工具实施重组;沪深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2024年4月修订)》明确,完善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

  今年以来,整个A股市场,已有超150家上市公司更新披露了重大重组事件公告,同比增长约250%。其中,四成公司选择通过横向整合方式进行重组,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并购成为主流。

  后续更多案例将落地

  针对此前科创板企业并购中的估值难题,“科创板八条”给出了解决方案,明确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释放出积极有力信号。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传统的财务估值方法,导致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在做估值模型时,由于没有有效的盈利数据,其估值难以确定。买家不愿意付出高价,卖家也对估值不甚满意,认为没有考虑技术和团队价值。因此,建议在对科创企业进行投资估值时,对企业和行业趋势的前瞻性进行合理考虑。

  今年6月,监管部门连续组织多场并购重组座谈会,听取中介机构关于如何活跃并购重组市场的意见建议,各方都表示“将尽快推动标志性的并购重组示范案例落地”。

  记者从接近监管人士处了解到,“科创板八条”提出的改革方向,有些会以规则、标准的形式推出,有的则需要一些案例落地来体现,比如收购未盈利企业,规则上并没有障碍,但还需要企业、中介机构、审核监管部门共同推出一些实践案例,明确市场预期,从“一案一议”逐步走向常态化、常规化。

  解学成表示,在监管层支持科创板公司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并购整合的背景下,预计未来科创板公司通过并购来做大做强的案例会增多,现金流充沛的公司将迎来较好的战略并购机会。

责任编辑:江钰涵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冉慧:

  海外网2月13日电 据韩国《每日新闻》2月7日报道,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长达半年未曾露面,最近过生日也没出门,这让支持者们担忧不已,有部分支持者称其“身体出现异常”。

  “下次见,未来见”“后会有期”“祝我们前程似锦来日方长”……记者发现,每条视频在结尾处表达的情绪都惊人地相似。

  奋斗的青春最幸福。阜平的山乡巨变,让年轻人地阔天宽。不光像顾路红、孙志雪这样的阜平儿女,就连外地青年,也加入这气象一新的“青春大合唱”。

  国家能源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全社会新增的用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将超过80%。

  吴兰云告诉记者,赤霉病是困扰我国小麦生产,尤其是影响小麦绿色高产的一个很大因素,于是她从2003年开始,经过18年的培育,“皖宿1510”诞生,于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可以说,这一新品种在我的人生事业中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几十年来的追求,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

许静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