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古镇新生:公益艺术教育的乡土实践

来源: 砍柴网
2024-06-20 11:46:33

  中新社宁德6月19日电 题:古镇新生:公益艺术教育的乡土实践

  中新社记者 叶 茂

  “灰色的天,云雾缭绕在山间,那微微的冷风,把人们都吹回了房间……”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育中心内,“新村民”李晓洁正在排练自己的原创歌曲《下雨天》。

  在即将举办的第53届双溪原创音乐会暨手作IPA啤酒节上,李晓洁将献唱《下雨天》。在双溪镇,她实现了自己的创作梦,到目前为止已经写了20多首原创歌曲。

  此前,李晓洁长年待在北京。在网络上看到这家公益艺术教育中心的免费教学宣传视频,她便来双溪镇学画画。

  “在这里,有着一群精神和价值追求高度一致的人。”已在屏南县生活3年的李晓洁告诉中新社记者,在这里,看到很多人通过公益培训尝试许多新的东西,变得更加欣赏自己。

  第一次画画、第一次办画展、第一次创作歌曲……李晓洁在屏南突破了很多“第一次”。“很多东西只要大胆去做、认真去做,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再走好每一步,都可以达到你想追求的目标。”

  通过绘画、音乐、手冲精品咖啡、手作IPA啤酒等公益教学,“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育中心向村民普及艺术教育。

  三年来,“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育中心举办大小活动近百场,吸引参与艺术教育的超10万人次以上,培育咖啡师从业者超50人、酿酒师20人,诞生原创歌曲上百首,还为双溪镇引进“新村民”超50人。

  “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育中心负责人表示,借助“人人都是艺术家”教育特色,增加本地艺术氛围,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并留下来,探索文化旅游新模式,助推屏南文创产业创新发展。

  双溪镇地处屏南县东北部,因东西两溪绕镇区而得名,山清水秀。在双溪镇镇长林世增眼里,双溪镇要充分发挥天然景观、地热、传统文化和古民居建筑等资源禀赋,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古镇上,由三座清代建筑组成的薛府占地1400平方米,是一处典型的闽东传统民居。2017年5月启动维修后,薛府被改造为一个文化艺术中心,集图书馆、咖啡馆、露天电影院、儿童早教玩具屋、钢琴房、绘本馆、艺术驻留空间及薛府客房等于一体。

  “最初的出发点是保护古建筑,之后和文创结合起来,以古民居、古村落为依托从事文创产业,支持乡村发展。”薛府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程美信说,该中心2018年春节对外开放以来,高峰期时每天游客2000多人次,平常成为当地老人和小孩的自由活动空间。

  记者来到薛府文化艺术中心时,三三两两的当地居民正带着孩子徜徉其间,免费体验。程美信说,修缮后的薛府全年无休面向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免费开放,并且放映两百多场公益电影,开展公益教育活动。

  面对乡村人才匮乏、资金有限种种问题,薛府文化艺术中心引入义工服务制。三年来,该中心邀请50余位公益教学义工,涵盖体育、表演、建筑等多方面教学内容,开展公益教学活动30余次,参与学习人员2000多人。

  “古民居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一定要结合和培育业态,才能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程美信希望通过自己的团队,以“古民居+文旅”的模式,将它们保护和利用起来,推动乡村振兴。(完)

  不同于民间大红大绿的配色,玉兔香包采用白底蓝花,兔眼炯炯有神且坚毅,共有53道工序,凝聚了甘肃庆阳香包绣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多年的心血。她28日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兔文化将玉兔视作祥瑞,融入手工刺绣后更栩栩如生,“小兔子含大文化,希望得到海内外友人的喜欢。”

  <strong>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strong>大家有一个消费的心理,从谨慎到积极回调是需要时间的。但是也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从元旦来看,大家出去的距离是增长的,但是在当地基本上是趴着不动,这一次春节大家明显能感觉出来,出去的跑得越来越远了,出游的半径越来越大了,这就意味着大家消费的心理开始从一种谨慎慢慢向积极方面回调,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洛阳龙门石窟讲解员 张鹏:春节假期,龙门石窟景区的游客量猛增,而景区的一线讲解员每天的讲解次数已经达到了个人五场到六场,这已经达到了之前高峰期的水平。

  在“书香”中度过新年,也成为不少人的度假新选择。数据显示,春节假期,传统文化主题书籍、揭秘系列的少儿科普绘本和立体书有声书,销售量均增长了一到两倍。

  <strong>体验消费亮点纷呈</strong>

  <strong>供给侧改革后行业进一步分化</strong>

王静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