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新药在美获批,礼来盘中收窄超3%跌幅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7-03 07:59:59

美国FDA批准为礼来以Kisunla为商品名donanemab在美国出售该药扫清障碍,它将成为在美上市第二种的减缓脑萎缩疾病药物。其美国竞品Leqe mbi的开发商渤健盘中一度跌近3%。

美国医药巨头礼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新药扫清了在美上市的障碍,股价盘中大幅收窄跌幅。

美东时间7月2日周二美股午盘,早盘刷新日低时跌逾3.9%的礼来(Eli Lilly & Co.)加速反弹,日内跌幅收窄到1%以内,一度仅跌0.26%。

周二午盘时段,美国监管机构食药监局(FDA)正式批准礼来的新药donanemab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症(AD)的成年患者。获批意味着,礼来能以Kisunla为商品名donanemab在美国出售这款新药,它将成为在美上市的第二种获批治疗减缓脑萎缩疾病药物。

本次FDA批准基于一项大规模的三期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试验收录了1736 名早期 AD 患者,他们每四周接受一次 donanemab、即Kisunla注射或安慰剂治疗,最长治疗时间72周。试验主要结果是综合AD评分量表 (iADRS) 评分的最小二乘均值 (LSM) 变化,分数越低表示损害越严重。在低/中相关病理蛋白tau 人群中,到76 周时,接受Kisunla治疗者的iADRS 评分相对于基线的 LSM 变化为 -6.02,在安慰剂组中则为-9.27。

Kisunla是一种每四周注射一次、一次剂量350 mg/20 mL 的单克隆抗体静脉注射剂,适用于有轻度认知障碍 (MCI) 患者以及进入轻度痴呆阶段、已确认脑中存在病理分子淀粉样蛋白的AD患者。礼来对Kisunla定价为每瓶 695.65 美元,12个月的治疗费用为3.2万美元。

有业内媒体指出,Kisunla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有证据支持当大脑中淀粉样斑块被清除时停止治疗的淀粉样蛋白靶向治疗药物。这一证据支持结论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并减少药物注射次数。

有媒体评论称,Kisunla获批对礼来及其投资者来说是巨大的胜利,三年多前,这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了治疗AD的前景,此后投资者一直热切期待它上市,监管方这期间曾多次延迟批准。获批还标志着,市面上有了第二种可减缓600万美国人脑部疾病发病的药物。

Kisunla此次获批不算意外。三周前的6月10日,FDA的专家委员会就以11票全票赞成认可该药物的有效性,对于ARIA副作用等问题,同样11票赞成认定该药物对病患利大于弊,获益大于风险。疗效数据如下,治疗76周iADRS延缓下降22%,CDR-SB评分延缓下降29%。

当时媒体指出,Kisunla获批后,将直接同卫材(Eisai Co.)/渤健(Biogen)联合开发的去年初在美国上市药物Leqembi 竞争。Leqembi 也适用于早期AD患者,即存在轻度认知障碍或处于轻度痴呆状态的AD患者。

本周二Kisunla获批后礼来盘中收窄跌幅的同时,渤健午盘刷新日低,日内跌幅扩大到近2.9%。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崔丽丽认为,平台物流支撑能力是面向终端市场和面向商家的一种承诺和服务升级,这已经是电商平台比拼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快递作为离市场比较近的生产性服务业,其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也一直是跟随终端用户的习惯在逐渐深入渗透。快递行业要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和服务标准化,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要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实情、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魏建国表示,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在做好稳存量、扩增量的同时,还需要大、中、小项目齐头并进。也要关注区域平衡,中西部地区更要把吸引外资当作重要任务。

  王俊生认为,在不平等的同盟关系中,尹锡悦访美也注定得不到实质性成果。拜登政府看似重视此次尹锡悦访美,实则只会做表面功夫,满足韩国虚荣心,达到利用韩国推进“印太战略”的目的。美国可能会在对朝鲜施压、安全合作承诺等方面对韩国作出表态,但是这些不仅不能解决安全威胁,反而可能导致韩国更不安全。

  相比较其他空气污染,沙尘暴天气是一种自然占主导力量的现象,它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以上,如果不是人类的好恶,它甚至很难被称为“灾害”。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每年来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沙尘中有约2800万吨沙尘漂洋过海到达南美洲,给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约2.2万吨磷肥,从而滋养和弥补热带雨林损失的养分;数百万年的尘降是北方深厚黄土层的来源,也“滋养”了日本海、北太平洋区域的渔场。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环球时报》记者的一位韩国朋友几年前第一次准备到中国旅游时,担心治安状况不好,在厦门游玩了几天后,他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偏见。从那时起,这位韩国朋友就对中国产生好感,后来还带着母亲到中国旅游。

袁富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