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运业刮起“绿色旋风” 2024船舶替代燃料改造交流研讨会举行

来源: 央广网
2024-06-30 22:34:50

  中新网上海6月28日电 (记者 缪璐)作为国际货物贸易的重要运输工具,一艘艘航行不停的集装箱船,也在经历能源转型。这些传统靠燃油、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的集装箱船,正转向使用一种更为清洁的燃料能源——绿色甲醇。

  全球航运业正刮起低碳、零碳的“绿色旋风”,2024船舶替代燃料改造行业交流研讨会28日在长兴岛召开。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曼恩(MAN ES)、瓦锡兰(Wartsila)、温特图尔(WinGD)、中国船级社(CCS)、英国劳氏级社(LR)、挪威船级社(DNV)、威海重工科技、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院(MARIC)等专家重点围绕船舶替代燃料改造最前沿行业前景、市场动态、技术方案等开展经验分享交流。

  有数据显示,相比传统燃料,可再生甲醇在生命周期评估(LCA)中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高达九成以上,且作为常温液体燃料,甲醇相比LNG、氨、氢等更具安全性,已成为航运业未来新型绿色燃料的一种发展方向。

  据介绍,位于长兴岛上的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又将迎来把5艘传统燃料集装箱船改装成为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的项目,让它们变身成为更绿色低碳的船舶。作为全球航运的重要参与者,近年来,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积极致力于推动航运绿色转型,不断探索和实践船舶绿色代替燃料改造。

  大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作为高附加值船舶和市场主流船型之一,其改造研发是世界各造船企业竞争焦点,是实现节能减排和船型升级重要船型平台。

  与会专家们认为,该改装项目不仅迎合全球新一轮船舶低碳/零碳燃料技术革命 需求,也顺应了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将有效填补国内甲醇燃料动力船行业规范标准的欠缺,推动甲醇燃料动力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升我国绿色零碳装备及系统自主研发能力,实现绿色零碳技术在船舶上融合集成。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示范成果也将为船舶航运行业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本次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即将改装的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来自塞斯潘(SEASPAN)。早在2024年3月,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就与中远海运集运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签署13.8k及20k标准集装箱船双燃料改装“2+2”EPCIC改造。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与塞斯潘签订甲醇双燃料改装协议,不仅让同行业看到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在甲醇双燃料船修理改装领域的潜力,还巩固了我们在新能源领域船舶修理改装的优势地位。”

  “我们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助力长兴‘世界级海洋装备岛’建设,积极推动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相关负责人说。(完)

  为优化投资结构,2023年该市将重点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交通强市、清洁能源保供、水网提升安澜、城镇有机更新、农业农村优先、文化旅游融合、民生设施优享等九大工程投资。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2月7日电(记者 袁秀月)元宵过后,“超长寒假”接近尾声,全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陆续迎来开学。各地返校有哪些要求?2023年春季学期还需要核酸检测吗?体育课怎么上?

  其二,“村晚”还展示着浙江的千村千面千万种风貌。比如在丽水一市之域,景宁人喜欢畲族歌舞、松阳人爱排古村古戏、青田人喜欢演绎华侨致富经;还有扎染、挑担、酿酒等各地群众的“拿手”技艺,都能编排成曲艺、快板、小品、魔术甚至杂技。

  此外,该模式依托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张网高度融合的方式,建成972座“两网”融合网点、42座“两网”融合示范网点,开发“城市矿产”,促进资源回收,助力广州绿色发展。

  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生肖文化逐渐成为全球多元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受到世界越来越多其他族裔民众的喜爱。今年春节,中国“兔”火遍全球,正是生肖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的生动例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几位海外华侨华人认为,生肖文化已成为联系中华儿女民族认同的一条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福州2月6日电 (郑江洛 龙敏)福建省水利厅6日对外披露,福建泉州向金门供水工程自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至2023年1月31日,累计供水2532万吨,累计供水1641天,折合日均供水量约1.54万吨。

吴逸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