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近三年查询信用报告超87万次 民众维护信用记录意识渐强

来源: 中青网
2024-06-16 16:19:29

  中新网西宁6月14日电(祁增蓓)今年6月14日是全国第17个信用记录关爱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获悉,近三年(2022至今),青海省累计查询信用报告达87.12万次 ,有效满足了各类社会需要,对信息主体了解自身信用状况、提升诚信意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以下简称:人行青海省分行)主办的“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专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青海西宁举行。

  活动现场,青海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西宁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等21家单位围绕信用报告的查询使用、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通过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咨询台现场答疑,引导广大市民积极维护个人信用记录,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提升市民信用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马建斌介绍,一直以来,人行青海省分行立足青海民生实际和民众对征信的多元化需求,着力改善地方信用环境,大胆探索信用普惠路径,将征信工作贯穿于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成的征信系统累计收录青海省492万自然人、19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

  2023年,青海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机构、评级机构及各类接入机构借《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十周年之机,开展“十年征信路 奋进新征程”专题宣传活动,主动回应广大民众征信服务诉求,全年提供城乡居民征信查询达50万人次。

  同时,人行青海省分行推广应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丰富创新征信产品供给,征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助力融资难问题有效缓解。

  “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征信方面的知识。”西宁市民张贵璐告诉记者,前两天,因买房需要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原本以为需要像以前一样排很长时间的队,没想到现在银行网点就可以查,非常便捷。

  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马建斌表示,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将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全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单位,围绕以“爱征信、惠民生、助发展”为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题宣传活动,深入普及征信知识,全面提升社会公众信用意识。(完)

  来自北京的一位用户表示,“在网易云音乐听歌的时候,明明点开的是音乐软件,结果在开屏界面,只是眨了下眼的功夫,页面瞬间跳转到淘宝。”还有用户说:“天气通软件挺好的,但只要你在打开的时候没有静止,立马跳转到别的App,所以如果在走路时还得停一下。”一位用户表达了自己的真实体验。

  马拉蒂亚属土耳其东部地区,是此次地震受灾较严重的区域。“我们这里今天会很忙。”张宇朴连线<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时说,此次救援任务重、强度大、复杂程度高。张宇朴介绍,首批出发的先遣队员,每人携带了25公斤至30公斤的救援物资,括生命探测仪、现场搜救及破拆救援等装备。

  但在疫情期间,田娜身边的同事、朋友接连被裁员,因为没有存款,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件事对我影响非常大,那时,我才意识到有些安全感其实是来源于银行卡上的数字”。

  安欣则认为,这是来自良知的呼唤。当他发现高启强兄弟的良知逐渐泯灭时,他愤怒、迷茫、怀疑,甚至一度“混日子”,却始终不愿放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干妈几乎就是中国辣酱的代名词,曾长期占据着辣酱市场约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年销售一度突破50亿元。然而,2021年老干妈营收大幅下滑。

  当天,古特雷斯对联合国记者发表讲话说,我们都看到了令人心痛的画面,以及救援者为拯救生命与恶劣天气、时间等作斗争的英勇努力。在强震发生后,土叙两国人民正面临“一个接一个的噩梦”,两国人道主义危机正在恶化,尤其是叙利亚的人道主义需求达到了冲突以来的最高水平。

张亭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