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名台胞走进浙江大陈岛:寻访长辈记忆 感受海岛发展

来源: 旅游网
2024-06-03 04:20:29

  中新社台州6月2日电 (傅飞扬)“我妈妈今年93岁了,她18岁的时候就从大陈岛前往台湾。大陈岛是她常常谈起的故乡,也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年前我曾经带她回来过一次,但今年她行动不便,我会替妈妈录下家乡的景色,让她看到大陈岛的新变化。”站在大陈岛上的思归亭里眺望东海,台胞蒋筑諠说。

  6月1日至6月3日,2024两岸大陈乡情交流活动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举行,72位台胞“登陆”,走访当地思归亭、甲午岩、垦荒纪念碑、两岸大陈乡情主题馆等地,踏上了一场寻根之旅。

  大陈岛是大陈台胞的思乡之岛,大陈眷属的思亲之岛。其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20世纪50年代,约1.5万名大陈岛居民迁至台湾各地,发展到如今的近15万人。

  这是台胞徐佳春第一次登上大陈岛,她手持自拍杆,记录下了岛上的点点滴滴。

  “甲午岩观景台的方向正对着台湾基隆,两岸的海岛风光都很美,但又有各自的特色。我会把大陈岛的好风光发在脸书(Facebook)上,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座大陆的美丽海岛。”她说。

  故乡滋味,最抚人心。让蒋筑諠赞不绝口的,是岛上的大陈年糕:“小时候妈妈经常做大陈年糕给我吃,Q弹的年糕搭配红萝卜丝、高丽菜、香菇、肉丝、虾子等,再和打散的煎鸡蛋一起炒,在台湾的大陈人非常爱吃。”

  在徐佳春看来,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美食是最接地气的证明。

  “食饼筒是大陈的名小吃之一,且在所有小吃里地位最高。每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立夏、冬至等重要节日和节气,食饼筒都可能出现在台湾大陈人 的餐桌上。”徐佳春说。

  自2015年首次举办两岸大陈乡情交流活动以来,活动邀请人数逐年增长,年轻人比例也不断增加。今年的活动不仅延续了往年的参访交流,后续还将与民俗、青年、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有机结合,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

  “每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都会有大批大陈籍台胞自发组团回乡祭祖、访友。”台胞仇金莲说,回台湾后,她会把大陈岛上的黄鱼产业、文旅产业等发展情况介绍给家人和朋友,吸引更多同胞前来感受海岛风情。(完)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康军说,甘肃将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清单,确保区域经济量质齐升。2023年,甘肃推进287个省列重大项目,项目数量、年度计划投资均创新高。其中,交通物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等领域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比达84%。

  在江西省宜丰县省级清泉家庭农场的仓库里,种粮大户刘清泉正忙着农机检修,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好准备。“有了去年购买的这台插秧机,省力很多,1台机器可以顶10几个人工。”刘清泉介绍说,今年他还打算再订购一台稻谷烘干机。

  记者11日获悉,上海临港产业园区风机企业纷纷加快“出海”步伐,角逐国际风电市场。近期,运输风力发电机叶片及配件的国际航行货轮接续从上海南港码头出境。

  岳麓书社原社长夏剑钦回忆起相识40年的好友不禁哽咽。“他遍注群经,尤对三礼和礼制史深入研究,建树超凡。”他说,陈戍国治学,很重视和关注乡邦文献,能传承前贤王船山、郭嵩焘、皮锡瑞等人的治经成果。所以在其标点注释的四书五经中,既集思广益、融会贯通,又独立思考、推陈出新,最后落实到确诂,且时有一些超乎前修时贤的创见。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胡鑫宇事件发生后,心理专家们呼吁要及时识别、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求助信号”,适时引入心理干预。各种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直播、节目、热线以及培训和认证机构也更加活跃。

  “LST载荷提供了首个在莱曼阿尔法波段的全日面和内日冕的连续观测。”LST载荷数据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封莉介绍,LST包含太阳日面成像仪、太阳白光望远镜、太阳日冕仪三台子载荷。

柴裕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