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贷款近40亿元!重庆两江新区让更多金融“活水”畅达科创“良田”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07 11:46:48

  中新网重庆6月6日电 题:发放贷款近40亿元!重庆两江新区让更多金融“活水”畅达科创“良田”

  作者 张霁雯

  科技创新有赖于金融支持,畅通的融资渠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备条件之一。2019年以来,重庆两江新区陆续推出科技成长贷、科技担保贷、科技跨境贷、知识价值信用贷等科技金融债权产品,截至2024年一季度,该类产品累计服务企业1514家,推荐申贷金额约82亿元;获贷企业853家,放款金额近40亿元;累计撬动其他商贸贷款10.37亿元,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流入科技创新的“万亩良田”之中。

  “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需加大投入,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亦不断增加。有了科技成长贷支持,就有更 多底气去承接更多订单。”提起当初“及时雨”般的贷款,重庆致贯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燕连连点赞。

  致贯科技是一家专为光电显示及消费电子行业提供柔性材料、粘胶材料及膜片的设计、研发、生产及智能装配的专精特新企业。自2019年获得首笔贷款,一路走来,公司累计获得科技成长贷支持6000万元,为生产经营和研发投入提供有力支撑。今年6月,致贯科技以石墨烯柔性材料研发与智能制造为主的总部基地即将投用。

  “科技型企业机器设备、土地厂房等实物资产较少,大多是技术、专利、证书、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重庆海默尼制药有限公司融资主管陈江维说,科技成长贷不需要实物资产抵押,额度高、可连续申请,可以说是为其“量身定制”。

  今年,海默尼制药同样准备申请1500万的科技成长贷,用于药品研制与推广。作为集研、产、销全链条为一体的综合医药专精特新企业,公司正聚焦骨关节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妇产科、耳鼻喉科、儿科5个疾病领域,不断扩充产品管线与销售规模。

  助力企业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的“真金白银”,是科技金融的内涵之一。据介绍,两江新区科技金融债权产品支持金额从500万元至2500万元不等,最多可连续申请5年,利率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LPR(可在一定范围内上浮)。产品建立了多方协同审核和风险分担机制,为企业“增信”,让银行“敢贷、多贷”。

  “银行初审贷款资料后,作为日常管理运营机构,公司联合两江新区科创局、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职能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查,再综合评判是否出具推荐函。这一机制解决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提高企业在金融市场的信用度与申贷成功率。”重庆两江新区创新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兴国介绍。

  “双向奔赴”变“众志成城”

  “我们的切身体会是,获取金融支持的渠道和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顺畅。”正如陈江维所说,各方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正发挥所长,越来越多的力量集合到一起,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努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合作银行由1家增至19家,担保机构由1家增至5家......近年来,合作金融机构范围持续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第一批加入“朋友圈”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两江分行已累计服务近400家科技型企业,授信26亿元。“合作金融机构增多,意味着形成市场化竞争,推动贷款利率降低、贷款条件优化,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创投公司这个平台共享信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也有助于优化风险管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两江分行普惠金融部相关负责人称,除了市场咨询、业务拓展,金融机构还可为科创企业提供上市辅导、并购重组等高端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在这些太空垃圾中,既有小到需要以毫米计算的碎片,如航天器外部因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脱落的油漆碎片等;也有长数米、重数吨的大型物体,如失效卫星、太阳能电池板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3日电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1月3日,国家药监局通过快速审评通道,批准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等13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上市。获批品种中9个品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推荐的常用对症治疗药物,四个品种为医用氧。(中新财经)

  据悉,《青春几回合》以90后创业故事为主线,着力展示普通青年创业者在时代洪流中的奋进历程、个人成长、青春感悟。在此前的新片发布会环节,各位主创也对影片和角色进行了解读分享,并首度曝光了刚刚结束的杀青特辑。

  <strong>虚拟主播关小芳亮相《老铁来了》,开辟虚拟人应用新场景</strong>

  据介绍,2022年,“思源工程”捐赠收入、公益支出和帮扶群众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年度总收入达7.16亿元(累计40亿元),公益支出9.13亿元,对接销售农产品100亿元(累计400亿元),帮扶困难群众400万人次(累计超2900万人次),荣获“2022中国慈善榜·年度榜样基金会”和“2021-2022年度社会责任优秀案例(优秀社会组织)”等奖项。

  高瑞东认为,2023年国内通胀读数将整体温和,但服务领域涨价压力较大,表现为服务型结构性通胀。主要在于疫后服务消费修复空间最大,尤其是接触性服务,其需求恢复斜率较快、叠加前期服务业供给主体收缩,供需缺口走阔,将阶段性推动服务价格上涨。

谢欢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