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回到草原——专访电影《脐带》导演乔思雪

来源: 发展网
2024-07-05 10:42:35

  中新社香港11月8日电 题:回到草原——专访电影《脐带》导演乔思雪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导演乔思雪初次意识到,自己离“终有一日要送别亲人”这一议题这么近,是她在法国攻读电影的时候。

  她偶然碰到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年女人,在路边徘徊,寻找她的家。那场景颇触动她,也促使她致电因繁忙课业疏于联络的母亲。那通电话里,乔思雪才得知母亲饱受更年期症状困扰,甚至曾产生极端想法。

  哑然的瞬间,她切实感知到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正悄然变化,脐带连接的两端似乎缓缓地完成“换位”,责任感油然而生,“她变成我的孩子,我变成家长。”

  “人在变老的过程中,确实会有一种返老还童的状态。”于日前在香港举行的“中国内地电影展2023”开幕电影放映会上,电影《脐带》导演乔思雪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再梳理这段思绪仍觉得那滋味并不好受。于是她决定写一个故事,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语言与行为将这一状态具象化,以抵御对告别亲人的恐惧。写作对她而言是一种遣怀和告解,也是寻找力量的尝试。

  《脐带》由此诞生。电影叙事简洁,讲述内蒙古音乐人阿鲁斯因对哥哥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的方式心存芥蒂,决定带母亲返回草原,帮助她寻找念念不忘的“阴阳树”。为防止母亲走失,他将一根象征着脐带的绳子系于两人腰间,成为引导母亲的人。

  怀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乔思雪几乎没有犹豫地将这个故事带回“蓝色的蒙古草原”。

  当她再次返回故乡,草原就像一张巨大的银幕,这块土地上每天都有关于生活、生命、自然的电影在上演。乔思雪用一双拍电影的眼睛凝视着这一切,漫无边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遮天蔽日的森林,以及波平如镜的湖泊,人们载歌载舞,迎接远方来客。这些长久停留于她童年记忆里的片段,被镜头定格为电影《脐带》里独特的意象。

  她知道这些意象皆指向更深的诗意,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历经沧桑之后,由人性的坚韧和豁达提炼出来的草原哲思,也是这个故事的内核所在。

  “蒙古族一辈子在草原生活,他们见证生死的次数特别多,他们面对送别似乎有更平静、更温和的力量,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人们离去的事实,他们送别亲人,和送别他们的牛羊是一样的。”乔思雪觉得,这种回归生命本源的视角,或许能够给予在城市生活的你我一些启示。

  所以当《脐带》作为“中国内地电影展2023”开幕电影来港放映,乔思雪并不担忧不同文化语境或会推远观众。

  乔思雪回忆她出生的那个内蒙古鄂温克旗小镇,大多人家是平房,家里有院子,骑摩托5分钟可抵达草原,小孩们坐着马车去上学。后来汽车取代了马车、摩托,年轻一代越走越远,一些人留在城市,另一些人返回草原。乔思雪觉得,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使命——让当代文明建立在传统之上,以新的样貌令民族文化繁衍生息。

  于她而言,是拍属于这一代人的新草原电影,捕捉那些最质朴的故事,传播来自自然的信仰。

  电影《脐带》是乔思雪的初次尝试,且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该片入选第三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竞赛单元。

  乔思雪一直将拍电影视作“表达、传递对 世界的感知的方式”,殊不知,在离乡背井的日夜里翻腾不休的迷惘与煎熬,也在拍电影的过程里获得慰藉,在回归草原后找到答案。

  “我在创作里找到力量,也许有一天走到生命尽头,它也许是一条热闹的街,沿途有温暖的火把,灯火通明,你的家人会在那里等你。”乔思雪说,时间会一直不断向前,就像草原上的马兰花不会一直盛开,生命有来有往,我们要接受万物的无常,以及生命在自然里有轮回。(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西安1月20日电(阿琳娜 张肖锋 杨绍军)“我们巡线,最怕的是在野外迷路,得顺着标志桩走。”长庆采气二厂探井管理作业区工人郑艳军微眯着眼,仔细辨别着管线的走向。

  报道称,新墨西哥州转向暴力活动表明,特朗普及其盟友污蔑2020年大选并散播对选举质疑的行动产生了持久影响。

  熏腊味,对哪家来说,都是过年的一件大事。早早地,母亲到菜市场买了肥瘦相间的“二刀肉”跟五花肉,划成大小适中的长条。回家来,先拿高度白酒在肉上涂抹,既可消毒杀菌,又有益入味。然后将食盐加入花椒、八角等香料,微火慢炒出料香,炒至食盐微黄,趁热在猪肉上反复揉搓,让它们渗进肉里。腌上一周左右,其间翻动两次,再取出晾干,即可熏制了。

  从单只养老目标基金来看,华夏养老2040三年、兴全安泰积极养老目标五年是目前两只Y份额资产净值超过2亿元的基金,上述两只基金Y份额成立至今,分别迎来1.80亿份、2.10亿份净申购。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央视新闻、十点读书、网络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论坛期间发表演讲指出,年会主题阐明了当今世界的困境:我们需要合作,但我们面临分裂。

谢佳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