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万亿元、7.25万亿元……多组数据展现中国“舌尖上的大市场”蓬勃兴旺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02 06:21:12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23日发布《中国食材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我国食材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食材供应链企业链条逐渐向上游延伸。

  根据《报告》,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规模增速显著。餐饮食材消费规模达到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0.45%。零售食材消费规模达到7.25万亿元,同比增长7.66%。得益于餐饮市场的恢复发展,餐饮业连锁化率不断提升,我国食材消费由“数量驱动”逐渐转向“质量驱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介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材消费市场,食材的产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在全球食材贸易放缓的大背景下,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市场达到了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1%,需求持续稳步增长。

  我国食材供应链企业链条逐渐向上游延伸。100家重点食材供应链企业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基地直采模式渗透率已超80%,有效缩短供应链链条,降低食材采购和流通成本。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我国食材贸易规模稳中有增 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球食材贸易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上升,今年食材贸易增速或将放缓,但同时新的发展契机也悄然显现。国际区域间的合作日益凸显、多边贸易体系愈加开放,为全球食材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202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达3330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出口989亿美元,同比增长0.9%。蔬菜出口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水产品、水果国内需求持续恢复,进口有序扩大。2023年食材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海关新增准许51个国家和地区146种次优质农食产品进口。2023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380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贸易额的41.4%。其中,出口467.3亿美元,同比增长3.5%。

  崔忠付称:“产品结构换新,出口产品结构由初级冷冻食材向较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食材发展,显著增加了食材的出口价值与国际竞争力。”

  杨赛霓认为,当面临极端暴雨洪水时,与城市相比,大量分散性的山区农村地区更难迅速组织起力量,进行应急处置。一方面,因为农村人口相对不集中,且缺乏资源;另一方面,很多山区农村的人口结构以老人、小孩为主,处置和救助难度大。在她看来,山区和城市不同,从应急管理角度,必须一地一策,制定差异化的策略。对山区而言,及时的提前撤离才能把受灾损失降到最小。

  最后是“自我适应”,也是韧性城市最重要的内核。杨赛霓指出,现在每个城市都要对历次极端天气事件进行复盘和反思,“不仅是国内的案例,还有国外的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去自我适应和改进。

  山东省德州市消防救援支队15车、107人已前往震中救援。济南、泰安、聊城、德州、滨州等5个消防救援支队24车、236名消防救援人员以及搜救犬机动专业支队已集结完毕。

  4个月后,首次执行“新政”的“幼升小”结果出炉,“7·31”后购房的家庭,孩子被全部调剂出区,最好的派位结果是新街口学区的志成小学。

  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近年来,该罪名频频出现在被查公职人员的通报中。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轻松“借钱生钱”。

  6月以来,德胜的房价提早下行已不是秘密,反而成了房源的新卖点。“着急卖的降得更多,因为有些房主定了房的,老房子必须得卖。”张波介绍。

黄建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