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加速“出海” 跨境金融合作成重要趋势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05 23:26:39

  中新网上海6月5日电(记者 范宇斌)金融助力长三角民营企业“走出去”专场活动5日在上海举行。全国工商联常委、全联并购公会会长尉立东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加快“出海”步伐,持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更为迫切需要“金融+产业”的助力。

  2023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169.9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240.9亿元,同比增长28.4%。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已实施出海布局的中国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分别为39.4%、17.5%和13.6%。

  民营经济加速全球化布局,离不开金融支持。尉立东认为,跨境金融合作将成为未来企业海外并购融资的重要趋势。“中国金融机构将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为企业提供海外并购融资服务,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此外,尉立东认为,“未来,企业海外并购融资将出现绿地投资增加、投资目的地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资本市场支持增强等趋势。”

  谈及投资目的地多元化,尉立东表示,中国企业会将重心放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带动中企将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制造业、新能源相关产业投资布局;中东海湾国家正向经济多元化转型,将为中企提供新能源、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机遇;非洲及拉美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资源和基建合作将继续;墨西哥在北美的区位优势、贸易便利及制造业,将吸引众多中企前去投资建厂。

  “中国企业逐渐从商品‘走出去’发展到服务‘走出去’、资本‘走出去’,积极适应海外业务发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 司市场开发和客户服务部营销管理处处长丁蔚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格局有重大调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地区,中东、中亚、拉美、中东欧等地区呈现较好增长势头,建议中国企业在关注传统市场的同时,可考虑多元化布局,寻找和挖掘新兴市场发展机遇。

  长三角民营企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风向标。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长三角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6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的35.7%。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离不开金融机构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保驾护航。”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霄汉表示,近年来,上海探索建立“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已累计服务企业8万余家,提供信贷支持超过4620亿元。近期,上海市工商联联合香港中华总商会与中银香港、交银国际等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金融机构联合举办系列专场活动,为民营企业加快拓展国际市场搭建新的机制平台。

  全国工商联执委、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林凯文表示,民营企业有强烈的“走出去”意愿,在海外投资并购运营过程中,需要外汇贷款、跨境融资和跨境结算等多方面金融支持。“我们期待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也希望能够设立专门的企业‘走出去’金融服务部门,为民营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金融服务。”

  当日,专场活动还举行金融机构与“走出去”民营企业面对面撮合活动,以及跨境业务合作签约仪式。(完)

  与此同时,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之后重新开放经济,有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此外,美元走软也为持有外币债务的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光明前景。

  “等所有菜都上桌再一起吃吧!”陶建霖说。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从受罚事宜来看,2023年首月受罚机构涉及的违规事由,仍旧主要集中在商户管理、支付管理、清算管理等方面,违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反洗钱不力、银行卡收单等领域。王蓬博解释称,反洗钱和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和结算管理要求仍然将是2023年罚单中披露最多的处罚原因之一,支付机构在对应领域依然存在漏洞。预计未来这类处罚比例将逐渐增加,或将成为支付机构被处罚的主要原因。

  此外,《深圳市关于推动小型微型工业企业上规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深圳市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清单(第一批)》、《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等一揽子政策密集落地,从纾、促、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中国新闻》报 作者 魏寒冰】全国政协2022年度好提案名单1月30日出炉,共评选出60件好提案。提案涉及范围广,针对性强,涵盖深化改革、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社会热点话题。

  据襄阳发改委消息,吉利进军光伏全产业链的重头戏正在襄阳市谷城县加速推进。吉利硅谷副总经理王明哲日前介绍:“目前一期2000吨多晶硅中试线项目已顺利投产,二期10000吨多晶硅项目于2022年12月18日投入试生产,目前已进入生产爬坡阶段,整个项目预计在2023年3月底全部投产达效。满产后,将具备每年10000吨多晶硅生产制造的能力。”

林雅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