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省长对话中部崛起:向新向绿协同发力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03 01:22:41

  中新网长沙6月2日电 (记者 鲁毅)今年是中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20周年,中部地区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在新起点上携手挺起中部脊梁?6月1日在此间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投资促进推介会上,中部六省省长展开交流。

  中部六省占全国土地面积约十分之一,承载了全国约四分之一人口,2023年,中部六省GDP合计26.99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超过两成。在现有“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发展中实现“质”与“速”的提升,成为共识。

  “我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坚定走‘科创+产业’的路子,科技创新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介绍,多年来,安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着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激活创新的存量,感召创新的增量。目前,安徽拥有全国高新技术企业1.9万家,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2.9%。

  高素质人才资源富集、高能级创新平台汇聚、高质量融资体系健全,在湖北省省长王忠林看来,这既是湖北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信心所在。他表示,湖北将持续做好能级跃升、动能转换、枢纽提升、绿色发展“四篇文章”,力争未来5年湖北经济总量再跨越两个万亿级台阶。

  作为全国能源革命改革综合试点,山西省坚持“向绿而行”,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山西省省长金湘军介绍,通过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面推广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四五”的前三年,山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9%。

  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湖北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河南郑州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枢纽,江西是全国首个“市市通350公里时速高铁”的省域,湖南也是中国东西、南北高铁大动脉沪昆高铁、京广高铁交会之所。

  “要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河南省省长王凯表示,将着力推进空港、陆港、水港、公路港四港联动,实现公、铁、水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转换,同时与兄弟省份一起推进区域互联互通,加快畅通大动脉大通道,共同打造对外高效联通、对内有机衔接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湖南省省长毛伟明表示,将立足“一带一部”区域定位,按照“三基地一枢纽”功能定位,放大高速成网、高铁成环、枢纽成型效应,不断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拓宽五大国际贸易通道,在开放发展中加快崛起。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中部地区六省产业各具特色。如:河南在超硬材料领域独具优势、湖北省是全球光电子信息领域的佼佼者、湖南是全国最大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安徽已成为汽车出口大省……

  毛伟明表示,湖南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和自主安全计算产业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产业在中部有特色,在全国有地位,在世界有影响力。欢迎广大投资者参与湖南优 势产业集群建设,共享全球布局的市场红利,轨道交通产业成长壮大的链式红利,北斗规模应用、低空经济腾飞爆发式增长的井喷红利以及智能时代的先发红利。

  江西省省长叶建春用“万亿级”体量规模、“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企业矩阵三组数据介绍了该省电子信息产业实力。叶建春表示,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已在全国版图上占有重要一席,将来也大有可为,江西将瞄准做强终端体系和增强配套能力两大主攻方向,聚焦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等5个重点子产业链,加快推动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做强做优做大。(完)

  ●<strong>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strong>紧盯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用力,对政策举措和工作部署片面理解、机械执行、野蛮操作,玩忽职守不作为,任性用权乱作为,权力观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偏差等问题,深挖根源、找准症结,精准纠治、增强实效。

  “依托数字政府的海量用户及管理平台,嵌入眼病智能筛诊小程序,通过智能手机便可以完成眼病的初筛。”林浩添表示,其后可以在云端健康档案、闭环转诊、精准推荐、流量引导、人机协作等各个方面逐步优化细化,实现医学数据流和用户流的良性发展,让更多百姓真正享受到智慧医疗的便捷与高效。

  在刚刚过去的《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22》上,TVB助理总经理(戏剧制作)曾励珍荣获万千光辉演艺大奖。而在台下,另一位“TVB背后的女人”乐易玲起立鼓掌,向这位共事多年的老同事送上祝福。

  发展航空货运,获益的不仅是民航业本身,更能带来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2/3177722173.jpg" alt="" /></a>

  周伴学表示,一系列改革调控监管措施有效稳定了我国能源价格,为稳增长、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欧美国家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例如,2022年我国居民电价、气价均保持稳定,欧美国家则明显攀升,美国、欧元区2022年1—11月CPI中电力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12.9%和36.3%,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26.6%和56.5%。(中新财经)

黄秀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