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救助遇险人员3480人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27 15:41:44

  中新网6月26日电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26日表示,今年1—5月份,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561次,救助遇险船舶391艘、遇险人员3480人,搜救成功率达到了96%。

  26日上午,国新办就水运智慧化转型升级及今年中国航海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付绪银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整个救捞队伍、海上搜寻救援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包括国家的一些专业救助力量。救捞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他介绍,1989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成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之后建立了由交通运输部牵头的国家海上搜救、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两个部际联席会议,一共是24个成员单位,由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中央部委、相关部门组成,涵盖了海上应急、搜寻、救助各个方面的力量。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黑龙江省都有海上和水上的搜救中心,承担日常的一些搜救组织工作,这是海上救助体制机制的基本情况。

  交通运输部的救助打捞局,部署在烟台、上海、广州三个区域的专业救助打捞机构,是海上救助的专业力量。今年1—5月份,这个专业机构共执行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任务347起,成功救助了遇险人员435名,成功救助的遇险船舶19艘,直接获救财产总价值大概是27.49亿元。

  目前,专业救助力量部署有效覆盖我国的全部沿海水域和国际搜救的责任区,整体布局日趋完善,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在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北起鸭绿江、南至南沙群岛,共设置了24个救助基地、10个飞行基地和83个海上救助值班待命点,217艘救助打捞船舶、24架救助直升机、19支应急救助队伍动态待命值班。针对各海区的特点,对救捞装备和人员进行动态调整优化,比如说台风季节,对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影响大,就在那集中力量;冬季北方的寒潮、大风比较多,就随时调整部署救助力量,最大限度发挥海、陆、空联动效应,全天候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付绪银表示,可以说,中国救捞已初步建成了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 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立体救捞网络。

  此外,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重点还是以科技赋能加快推动救捞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一是构建无人搜救体系。因为海上救助风险很大,提高现代技术对救助对象和施救人员都是极大的安全保障。所以通过构建无人搜救体系,实现更快捷、更高效、更便捷处置海上应急事件和安全事故,提高水上搜救效率。为此,救捞系统正在大力推进无人机、无人潜航器等新型海上搜救装备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2月2日19时许,瑶海分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合肥市某中学一班级家长微信群内有人冒充老师骗取学习资料费,被骗家长达20余人。接到报警后,瑶海分局立即组织警力开展案件侦办。

  双震型地震的两次地震一般发生在靠得很近和具有相关关系的两条断裂上,目前似乎还没有在同一条断裂上短期内发生两次强震的案例,一般一条断裂经历一次强震后会彻底破裂,而不会短期内再破裂一次。

  “其实像《狂飙》这种剧情已经大多远离我们生活了,日常很少见。”新疆克拉玛依市公安局白碱滩区分局白碱滩派出所民警刘庚说。

  “近期,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仅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也有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随着匈中两国航班的陆续恢复,两国的人员、物流往来也将逐渐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这对欧洲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巨大利好。”马顿说。

  另一方面,友好的营商环境为节卡吸纳全球优秀人才提供保障,截至目前,节卡外籍员工数十人,形成了多元开放的企业文化。同时,政府对于人才落户、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支持政策,帮助企业留住优秀人才,实现良性发展。

  阿德介绍,安吉“数字游民”的建设,基于一个理念:“在一起‘数字游民’们是彼此的盔甲,共容,共融,能拥有个体无法企及的强大力量。”

王映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