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12 21:34:39

  今年以来,众多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专家表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为跨国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发展动力。

  复苏势头稳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宣布,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与4月的预测相比上调0.4个百分点。IMF称,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强劲,且中国政府采取了一揽子政策举措,将促进各行业实现高效转型,同时防范下行风险。

  相关专家和机构表示,扎实的经济基本面、持续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和卓有成效的政策举措,是中国经济积极稳健复苏的主要推动力。

  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表示,中国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支持绿色和高科技创新,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出台政策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更全面、更平衡的政策措施有助于应对经济不利因素。

  提振投资信心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进一步提振了跨国企业的投资信心。今年前4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805家,同比增长19.2%。与此同时,多家知名外企陆续在华落地重要投资项目。

  今年3月份,阿斯利康宣布将在江苏无锡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药物新工厂;4月份,欧莱雅全球首家自建智能运营中心在江苏苏州启用;5月份,拜耳宣布在江苏启东投资建设全新的拜耳健康消费品供应中心,一期投资额达6亿元。

  “中国是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阿斯利康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全面加深与各界伙伴的合作交流。”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主席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稳经济的新举措,为经济整体复苏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阿斯利康将以实际行动坚定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和中国创新。

  稳健的复苏态势,提振了跨国企业的投资信心。中国积极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则让跨国企业看到了更多发展机遇。

  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白睿明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良好进展,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韧性,也为力拓在贸易与合作方面带来了更多机遇。

  “中国积极培育以创新为导向的新质生产力,为包括天丝集团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我们比以往更有信心持续深耕和拓展在华业务。”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表示,高品质、个性化、健康化消费加速渗透各个行业,将进一步激发中国消费市场活力。

  溢出效应积极

  相关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将产生一系列积极溢出效应,对世界经济是重大利好。

  吉塔·戈皮纳特认为,中国在支持低收入和脆弱国家债务重组、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且具有建设性的作用,IMF期待在这方面继续与中国开展合作。

  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复苏,对国际经贸合作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数据显 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7.55万亿元,增长6.4%。无论是作为世界制造大国为各国市场提供高性价比产品,还是作为世界消费大国为各国产品创造需求,中国都发挥了积极且显著的作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给多双边和区域贸易合作注入了更大动力,也使地区供应链变得更具韧性,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复苏和创新发展。

  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在日前举办的2024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其他经济体的产出就会增加0.3个百分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增添了急需的稳定性。

  2013年9月,殷美根任九江市委书记;2015年11月任江西省副省长;2016年11月任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兼任南昌市委书记、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后卸任副省长职务;2020年3月任江西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后再次兼任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为了应对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中成本的增加,不少车企曾在年初宣布了涨价信息。不过,这样的涨价趋势很快被打破了。随着拥有汽车行业最佳利润表现的特斯拉官宣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整个汽车行业掀起了少见的集体价格跳水的行情。

  “三年的新冠疫情对民航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公开透露,去年有8家航空公司资不抵债,而对于已经到来的2023年,民航局则定下了力争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

  2023年以来,包括威马汽车、天际汽车等已经先后陷入停工停产风波。威马创始人沈晖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是长跑,现实是未必每个人都能跑到最后。谁料一语成谶,2023年年初,威马陷入困境。

  详戳→<a href="https://weibo.cn/sinaurl?u=https%3A%2F%2Fjy.tj.gov.cn%2FZWGK_52172%2Fzfxxgk1_1%2Ffdzdgknr1%2Fqtfdgkxx%2F202303%2Ft20230313_6137585.html" target="_blank">https://jy.tj.gov.cn/ZWGK_52172/zfxxgk1_1/fdzdgknr1/qtfdgkxx/202303/t20230313_6137585.html</a>

  第三,要抓住政策重点。中国目前的政策重点应是降低育儿成本和缓解工作—家庭矛盾。育儿成本主要体现在教育成本和住房成本上,要加强对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监测,重点治理突出问题。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规范教育培训市场。通过面向育儿家庭提供住房补贴、购房优惠、保障住房等措施降低育儿的住房成本。加快0~3岁社会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设速度,除了建设传统的公办、民办托育机构以外,应鼓励多种形式托育服务的发展,包括发展企业托育服务、兴建家庭托育点、支持隔代托育照料、实现幼儿园向下延伸等,目标是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安全、便利、普惠的托育服务体系。进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建立覆盖孕期、育儿期在内的亲职假制度,设计合理的假期成本分摊机制,让假期能落到实处,缓解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的工作—育儿矛盾。

林冠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