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长子:大棚西瓜忙上市 “甜蜜经济”促振兴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21 13:18:42

  中新网长治6月20日电 题:山西长子:大棚西瓜忙上市 “甜蜜经济”促振兴

  作者 杨静 刘盼 陈尧

  夏至将至,走进太行山中的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宋村镇东何村西瓜种植基地,一排排西瓜大棚首尾相接、错落有致地排列田间。大棚内,绿油油的藤蔓铺开,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掩映在藤蔓之间。打杈、浇水、通风……工人们正忙碌着。

  基地负责人舒波告诉记者 ,炎炎夏日,正是西瓜畅销季。大棚内第一茬西瓜即将“甜蜜”上市,发往县城及省内各市。一棚棚脆甜爽口的麒麟西瓜开启了东何村村民们的甜蜜“致富路”。

  东何村地处长子县东北部,地平水浅,阳光充足,交通便利。近年来,该村在加强传统农业、基础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今年我种植了500个瓜棚,品种都是麒麟西瓜,口感好、皮薄,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今年预计亩产8000斤左右,整体产量不错。”舒波说。40岁的舒波来自陕西,有十多年种瓜经验,去年在东何村承包260亩土地,主要种植麒麟西瓜。

  “基地采用‘一藤一瓜’种植方式,保证了西瓜的甜度和质量。5月初就一直有去年合作过的客户进行西瓜预订,最近也是订单不断,进入了活跃期。”舒波告诉记者,从6月底开始,三茬大棚西瓜将陆续上市,按照当下最低市场价8毛钱计算,基地可收入160多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

  西瓜种植基地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80余人就业增收,平均每人年增收2万多元。“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每天能有150元的收入,还学到了技术,感觉生活越过越有奔头。”东何村55岁的村民景猛虎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东何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发展西瓜产业,提升西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添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完)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激励着全村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乡村振兴的接续,元古堆已脱胎换骨。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贵阳1月14日电 (记者 杨茜)“建设在贵州的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给贵州赋能,带来的经济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贵州省人大代表、信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戚玉峰说。

  据哈媒报道,过去几年间,两国为保持水土、抑制盐尘制定了应急措施。两国都在向干涸的湖底栽种以梭梭为主的抗旱植物,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海盆部分的栽种面积已超过200万公顷。

  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

  策 划 | 李珊珊 刘禛

  丹江口库区的燧石制品及相关遗存是近年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考古调查和发掘中的新发现。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支持下,我们对丹江口库区周围35处遗址和地点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其中25个遗址或地点出土了燧石制品,共计3000余件。燧石原料多分布于丹江口水库周围的豫鄂交界处,质量普遍较好。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等,工具包括刮削器、凹缺器、锯齿刃器、锥钻、石镞、砍砸器等。这批石制品至少存在石片石器技术、石叶石器技术和砾石石器技术三种技术风格。石叶遗存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石叶技术的特点与源流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博山汉墓群地点发现的燧石制品最有代表性,调查采集的燧石制品主要特点为:燧石原料优质,临近原料产地,推测是就地取材;石器类型较为丰富,常见刮削器、锯齿刃器、凹缺器、锥钻、石镞等器形,尤以刮削器和锯齿刃器居多;石叶及石叶工具数量丰富,大部分石叶采用直接硬锤法剥片,表现出一定的本土技术特点和技术多样性;燧石遗存在该区域延续的时间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

刘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