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声里的临汾:锣鼓主播办“村晚” 威风锣鼓添年味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02 12:57:35

  中新网临汾1月21日电 (记者 李庭耀)1月20日午后,铿锵有力的威风锣鼓在山西省临汾市泊庄村敲响,数百名邻里乡亲跟随鼓声喝彩。一场由抖音锣鼓主播、晋南威风锣鼓非遗传承人张勇发起,融合传统锣鼓艺术与山西民俗风情的“村晚”上演。

  “希望大家能一起感受鼓声里的临汾,把原汁原味的威风锣鼓声找回来。”活动现场,张勇与邻里乡亲、线上网友分享发起“村晚”的初衷。作为锣鼓主播,他想通过直播间让临汾威风锣鼓被大江南北的观众听到。当日,790.4万人在张勇的直播间观看了这场“村晚”。

  晋南威风锣鼓已有4000余年历史,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威风凛凛、大气磅礴的特点,晋南威风锣鼓也素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村晚”现场,张勇和来自周边村落的锣鼓民间艺人、爱好者们展示了传统锣鼓、“簸箕节奏”、绛州鼓乐等多样化的鼓乐形式。重头戏之一便是传统威风锣鼓曲牌表演。

  “村晚”舞台上,来自临汾市各个村庄的19名民间锣鼓老艺人还原了一曲传统威风锣鼓《乱撕麻》。他们中最年长者已有77岁,挥起鼓槌气势不减。老人们身挂大鼓,跨开马步,齐齐挥动胳膊,深沉浑厚的鼓点响彻乡间。“锣鼓喧天的热闹就像回到童年”“村里的晚会年味真浓”直播间里的网友评论道。

  田野间的生活与劳作是锣鼓艺术的灵感之源。“村晚”现场,张勇带领村民们拿起手中的农具簸箕,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簸箕音乐合奏。簸箕中的黄豆摇晃起来,“沙沙”的撞击声形成律动,几声高亢的唢呐加入,乡亲们配合“抖”出《男儿当自强》《孤勇者》等曲目的节奏。

  张勇介绍,“簸箕节奏”灵感源于偶然的乡间采风。他顺手拿起簸箕,发现豆子在其中的声音,像极了锣鼓的节奏。“这不就是我们田间地头老百姓最美妙的声音吗?”

  “村晚”结束后,锣鼓民间艺人、爱好者和村民们自发围聚在一起敲击锣鼓,现场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张勇告诉记者:“寻找年味,就是寻找传统文化。年味来自于我们的眼睛、耳朵和舌头,锣 鼓声就是年的声音。”

  1978年生的张勇自幼学习晋南威风锣鼓,至今已30余年。近年来因演出与收入减少,以锣鼓为业的艺人也越来越少。口耳相传的锣鼓曲牌陷入了后继无人、陆续失传的困境。热爱威风锣鼓的张勇在过去15年间,曾寻访临汾300多个村庄,记录下1500多首锣鼓曲牌。

  曲牌留下来了,表演给谁看?2020年,张勇试水直播。从一开始只有零星观众,到最多一场直播有60多万人观看。张勇说,直播不仅给他带来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让更多年轻人对锣鼓产生兴趣,“这才是直播间做到现在最大的价值”。

  本场“村晚”是“我要办村晚”乡村文化能人抖音直播扶持计划的首场活动之一。该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和抖音直播联合发起,邀请全国才艺主播及乡村文化能人在家乡举办“村晚”活动并线上直播。

  与这场“村晚”同时,来自湖南的“苗人三蛮”乐队也在家乡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苗寨篮球场举办“村晚”,南北共同开演。

  继“乡村篮球”“村超”之后,“村晚”成为又一项广受关注的乡村盛事。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四季村晚”项目,鼓励和引导各地在农闲时节全年常态化开展“村晚”活动。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介绍,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共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村晚”的火热也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以抖音为例,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约5000场“村晚”主题直播在抖音上演,累计观看人数达2297万,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3场“村晚”直播,场均观众超4500人。(完)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应用向纵深发展: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AIGC)打造的“数字人”效果媲美真人水平;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给基础研究带来全新的研究手段;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能够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并与人类进行对话;华为云开发的“盘古气象大模型”在预报台风轨迹和登陆时间方面大显身手……

  “《武汉宣言》是各方促进湿地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共同意愿和行动的汇聚,体现了中方负责任大国担当和对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引领。”张明祥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宣言提到了湿地立法和执法。“法治保障是中国最重要的湿地保护探索之一,这次写入宣言,是结合中国湿地保护的实践经验,给其他缔约方提供了有益借鉴,也是以往宣言里没有出现过的。”

  据其介绍,此次南京赶在香港全面通关后率先抵港交流,就是对两地的合作前景充满期待和信心。“同时,也是想把南京被国务院授权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重大机遇尽快与香港的新朋老友分享,希望能与香港这座全球服务业标杆城市有更全方位的合作机会。”

  第74集团军某旅构设复杂战场环境开展跨昼夜连贯演练——

  单志广解释,智算中心能够提供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性能智能计算支撑,将经济、社会、产业中各种模型和经验“固化”下来,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大规模、大参数量预训练模型的出现,又使“预训练大模型+下游任务微调”的新范式,成为解决人工智能技术落地难问题的突破口;智算中心形成集算力、算法、数据、运营于一体的服务生态,加快了人工智能的普惠化;随着人工智能服务器功率密度的提升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液冷等节能降耗新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比武当天,上等兵王小山下坡时冲得太快,脚指甲被作战靴顶得掀开,仍一瘸一拐紧咬着队伍;下士万江挖掩体时手肘多处擦伤,但挥锹镐的速度却越来越快;二级上士孟磊、下士王艺霖体能消耗过大,一度到了中暑边缘,仍相互激励保持清醒……

刘造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