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保荐威尔高IPO项目质量评级C级 募资近10亿元 上市首年扣非净利润下降20%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02 06:43:32

  (一)公司基本情况

  简称:威尔高

  代码:301251.SZ

  IPO申报日期:2022年6月21日

  上市日期:2023年9月6日

  上市板块:创业板

  所属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证监会行业2012年版)

  IPO 保荐机构:民生证券

  保荐代表人:曾文强,帖晓东

  IPO承销商: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IPO律师:广东信达律师事务所

  IPO审计机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二)执业评价情况

  (1)信披情况

  发行人被要求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发行人对相关知名客户销售情况,删除招股说明书涉及市场推广的宣传用语;保荐人被要求重视并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荐机构内核、质控部门被要求全面复核申报文件并切实提高申报文件质量;被要求说明报告期各期前五名电子产品制造商、PCB 企业、贸易商的基本情况;被要求进一步确认招股说明书中可比公司选取范围的完整性、准确性。

  (2)监管处罚情况:不扣分

  (3)舆论监督:不扣分

  (4)上市周期

  2023年度已上市A股企业从申报到上市的平均天数为487.83天,威尔高的上市周期是442天,低于整体均值。

  (5)是否多次申报:不属于,不扣分

  (6)发行费用及发行费用率

  威尔高的承销及保荐费用为7581.36万元,承销保荐佣金率为7.80%,高于整体平均数6.35%,低于保荐人民生证券2023年度IPO承销项目平均佣金率7.97%。

  (7)上市首日表现

  上市首日股价较发行价格涨幅136.57%。

  (8)上市三个月表现

  上市三个月股价较发行价格涨幅26.21%。

  (9)发行市盈率

  威尔高的发行市盈率为46.27倍,行业均数33.96倍,公司高于行业均值36.25%。

  (10)实际募资比例

  预计募资7.02亿元,实际募资9.72亿元,超募比例38.53%。

  (11)上市后短期业绩表现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同比降低1.69%,归母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2.69%,扣非归母净利润较上一年度同比降低20.20%。

  (12)弃购比例与包销比例

  弃购率0.29%。

  (三)总得分情况

  威尔高IPO项目总得分为77分,分类C级。影响威尔高评分的负面因素是:公司信披质量有待提高,发行费用率较高,发行市盈率较高,上市后第一个会计年度公司营业收入、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这综合表明,公司短期内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信披质量有待提高,建议投资者关注其业绩表现背后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48.7%、18.8%、17.6%、13.2%,比上月分别加快18.8、7.9、5.7、1.2个百分点。1-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4%,比1-3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4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3%,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此外,高屹还专门用半天时间集中走访困难群众。每到一家,高屹都会细心查看居住环境、生活用具,细致询问健康状况、收入来源、有无困难。听到看到大家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时,他非常高兴。“中国共产党就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高屹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多解难题、多办实事,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于即将揭晓的4月CPI数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18家机构对4月CPI同比涨幅的预测均值为0.4%。从预测值来看,5家为0.4%以上,2家为0.4%,11家低于0.4%,预测值最高为长城证券给出的1%,最低为瑞银证券等6机构给出的0.2%。若按照机构预测的均值计算,CPI同比涨幅将连续两月处于“0时代”,且涨幅连续三个月下降。

  此前,烟台市市长郑德雁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掀起大抓项目热潮,确保实现首季“开门好”,为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22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788.0亿元,增长22.7%。出口4316.4亿元,增长18.0%。

  尤其令他不甘心的一点是,电子仍无法被测量。从1965年起,历经40多年,丁肇中才把电子半径的范围从10-14厘米缩小到10-17厘米,直到现在,他仍对此念念不忘。5月16日的采访中,丁肇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是一个很简单但却非常奇怪的现象,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电,但你去测电子的体积,却永远找不到,永远比粒子的尺度要小。

杨长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