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温“炎热占主场” 农民下地看旱情

来源: 金羊网
2024-06-29 17:38:57

  中新社石家庄6月27日电 (记者 陈林)27日河北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当日,河北高温“炎热占主场”,中新社记者看到有农民下地查看玉米长势,了解土壤墒情。

  27日,河北省气象局官方微博“河北天气”主持发布“河北高温炎热占主场”相关话题。截至记者发稿时,阅读量达27.8万,有网友留言“太热了”。

  当日上 午,记者在石家庄主城区看到,街道上有许多市民穿防晒服出行。傍晚,在栾城区冶河镇的一块玉米地里,头戴草帽、上衣被汗水浸湿的农民石风林正在查看玉米

  地里的玉米苗约有十多厘米高,此前已收割完小麦的麦茬依然留在地里。这位种地多年的老人说,为了保持土壤墒情,他就没有把麦茬从地里挖出,而是直接种上了玉米。

  受近期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等影响,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各地水利、农业等多部门应急联动,全力做好抗旱保夏播工作。据了解,今年栾城区夏播作物面积25万亩,农业部门组织了农技专家成立包联组,下沉到各乡镇进行抗旱等指导。

  <strong>编者按:</strong>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系列时政微视频《习近平“典”亮新时代》,特撷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援古证今的同期声,与您一起学习。

  在李安玲看来,立春之后,温度开始回升,各种病菌也顺势而起,小朋友的免疫力比较弱,容易生病,带上这吉利的辟邪之物,希望孩子们平安健康。“不管是神话还是俗话,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完)

因农安在辽、金时期曾是黄龙府

<a><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32/7955709472009326304.jpg" alt="" /></a>

  那只鼎如今看来其貌不扬,肚子圆鼓鼓,仅有的纹饰,就是表面几条斜斜的网格纹。然而它出身高贵,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后世无论是宏伟的司母戊鼎、大克鼎,还是形制奇异的大禾人面纹方鼎,或刻满铭文的毛公鼎,洋洋大观的青铜鼎家族,都是它的“后裔”。

  由于作者、成书年代成谜,书中记载的奇人奇事波澜壮阔、扣人心弦,《越绝书》成为许多读者眼里的一部“奇书”,关于它的作者更是众说纷纭。明代史学家、方志学家杨慎了解地方历史的重要性,对《越绝书》颇有研究,他认为其作者是东汉年间的袁康、吴平,这一说法得到了明代及后世许多学者的赞同。颜越虎介绍道:“在清代乾隆年间编撰《四库全书》的时候,就采纳了杨慎的说法,当然现在更多学者认为《越绝书》不是一时、一地编成的,而是从春秋末期,或者战国时期开始,不断地有人在增添它的内容,一直到东汉的袁康、吴平最终把它增、删、改、定的。”

谢馨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