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日|筑牢良田“耕”基 守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26 13:18:06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粮以地为本。

  一条耕地红线,关乎亿万人口粮安全,维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6月25日是第 34 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列为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一,要求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耕地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从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

  ——耕地保护“长牙齿”,最严密法治赋能最严格制度。我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从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到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再到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就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作出专门部署,端牢“中国饭碗”的法治成色更足。

  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专设耕地保护章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被首次纳入法律,让耕地保护迈出更新一步。

  ——打好耕地保护“守卫战”,坚决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两道红线。“要稳住耕地面积,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首先要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郧文聚认为,应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更新迭代、健全完善制度建设。

  在安徽省霍山县,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技防手段,以“人防+技防”,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米”;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网格员通过监管平台前端手机 App“随手拍”,及时上传疑似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线索至后台,转县(市)、乡(镇)开展核实处置,系统横向联动至全州行政执法人员……“人防+技防”,织密耕地保护防护网,以高质量、高效率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共同守好“饭碗田”。

  ——用心筑牢良田“耕”基,打赢耕地保护“持久战”。“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耕地是粮食生 产的命根子,这是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严格保护耕地的动员号令。

  “预计一二线热点城市的复苏节奏会相对更快,目前一二线热点城市的政策工具箱还有较多工具未被使用,尤其是针对改善需求在首付及利率方面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结合房贷利率的整体优化,未来市场整体复苏依然非常可期。”张波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和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人,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稳产增产根本靠科技。进入新时代,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到农业机械装备提档升级,再到派出约29万名科技特派员……如今,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同时也要看到,与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科技短板与弱项依然突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让广大农民真正挑上“金扁担”,农业科技还要继续发力,持续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现代农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从“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升级到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如今广东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接下来,广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

  <strong>“新动能”——由优向强从无到有</strong>

  汪文斌:近两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强烈质疑和反对日本政府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染水的单方面错误决定,严重关切此举对海洋环境、公众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事实上,日本国内多数民众也反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相关民调显示,55%的被调查者反对将核污染水处理后排放入海。

杨家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