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甘肃榆中乡村日光温室成民众致富“聚宝盆”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07 08:51:50

  中新网兰州1月30日电(戴文昌 张玉玺) 寒冬时节的田野里一片萧条,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洪亮营村日光温室内却满眼春意。设施农业的发展让这里的民众端起“致富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一座座日光温室真正成为当地民众致富的“聚宝盆”。

  榆中县在推进产业富民,带动乡村振兴实践中,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项目,巧打季节差、时间差,推动设施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记者近日走进洪亮营村日光温室大棚内,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红玛瑙般的草莓藏在绿叶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香甜的草莓、忙碌作业的农户,让这个冬天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新一季的草莓已开始陆续上市,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采摘。

  洪亮营村村民刘键在该村党支部技术支持下,成了小康营乡远近闻名的草莓种植大户。7年前,他看好了设施农业发展前景,通过不断学习种植经验,他初次种植草莓就尝到了甜头。如今,家里的5栋日光温室大棚年收入十分可观,刘键的干劲儿更是一年比一年足。

  寒冬挡不住日光温室内果蔬的生长,更挡不住榆中县特色产业发展的有力步伐。在洪亮营村六社社长金铸的日光温室中,他种植的樱桃正处于花季期。金铸说,“我今年种植的4亩樱桃,按照目前市场行情,收入在10万元左右。”

  “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挣钱。”洪亮营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燕说,该村日光温室大棚里种植的樱桃、草莓、油桃等经济作物,不仅鼓起了民众致富的“钱袋子”,也成为小康营乡乡村振兴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如今建起了一排排大棚,昔日的荒滩地,现在变成了咱们农民的‘聚宝盆’。”刘键的语 气里透出的全是喜悦,以前冬天没活干、没收入,如今有事干、有钱赚,日子越过越好了

  “目前,该村种植蔬菜、樱桃、草莓等经济作物近1600亩,较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亩均增收5620元。”张春燕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发展农旅结合的精品特色采摘,为群众增收致富探索新路子。”(完)

  受访者普遍认为,春节是银行信用卡营销的一个关键节点,银行通过节日开展营销活动有助于提振消费,也有利于获客。

  68岁的张大爷身体硬朗,两年前去外地旅游时,在地摊上购买了一种药材“土三七”,据说可以缓解疲劳、活血化瘀,张大爷回家后拿它泡酒,每天饮用。一年多之后,他总觉得不舒服,吃不下东西,眼睛也越来越黄,时常感到腹胀腹痛,人也没什么力气。张大爷到医院做了一番详细的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急性肝功能损伤,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腹水,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有生命危险。

  到了去年12月,以国家统计局年终发布的粮食产量数据总体来看,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新京报记者对比2021年各省数据发现,长江流域的四个粮食主产区中,粮食播种面积均有上涨,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粮食总产量以及单位面积产量与2021年相比,有略微差距。

  “我们做公安就是为了打击犯罪的。”黄琼艺说。因此,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努力学习,善于思考。面对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先进、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越来越智能的形势,他不断转变工作思路,从近几年高发的互联网犯罪为切入点,强化对网上发布各类信息的分析研判。

  “一所学校在校园的周围画了一个直径1.5公里的圆圈,这个范围内都是学生的服务对象。”

  旅游服务更精细

王懿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