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人物|这份迟到的礼物,林徽因等了足足一百年

来源: 36氪
2024-06-25 15:39:33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刘越)4月1日,是林徽因的忌日。

  每年这天,八宝山的坟冢前都摆满了鲜花。而今年,林徽因收到了一份不一样的礼物。

  故事还要从三个月前说起。

  一月份的北京,细雪纷飞。看着台上弗里茨·斯坦纳教授侃侃而谈的身影,女孩梁周洋忍不住红了眼眶。

  弗里茨·斯坦纳教授任职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这座驰名世界的象牙塔与梁周洋有着不解之缘。一百年前,梁周洋的曾祖母林徽因曾漂洋过海,远赴宾大求学。

  那一年,费城一角,特拉华河畔,二十岁的少女着旗袍捧书本穿过云杉街。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位女性建筑学家,在这里展开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才女、诗人、梁思成的妻子……大众眼中的林徽因有着多重身份。而2024年,宾大将用一场迟到了百年的建筑学位补授仪式告诉所有人:林徽因女士是一位卓越、优秀、名副其实的建筑师。

  一份迟到了百年的礼物

  一身诗意千寻瀑。正如这句著名挽联所书,林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长于书香门第,自小便才华横溢。父亲林长民思想开明,使得她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说一口流利的西语。

  16岁时,林徽因跟随父亲旅居英伦,游历欧陆。1924年9月,她与恋人梁思成共同入读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可惜,彼时的宾大 建筑系并不招收女学生,林徽因只能无奈改入美术系。

  “因为绘画课会涉及男模,课程也要求所有学生到工地参与建筑地基规划。”曾孙女梁周洋解释道:“当时他们认为女性无法完成课程,理由是‘建筑系的工作有一定危险性和局限性’。”

  1927年,林梁二人双双从宾大毕业。林徽因仅用三年就完成了四年学业,以高分获得美术学士学位。尽管如此,这缺了一角的梦想依旧成为她下半生的遗憾。梁周洋回忆,她的姑奶奶梁再冰曾谈到,母亲林徽因在宾大求学时,虽然感到愉快且有所成就,但最终未能获得建筑学学位,还是略感遗憾。

  梁家人没想到,百年之后,这份遗憾会被另一种形式填补圆满。2023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将于2024年5月18日举行的韦茨曼设计学院毕业典礼上,向林徽因颁发迟到的建筑学学位。

  就这次“纠正”的前因后果,2024年年初,弗里茨·斯坦纳以宾大设计学院院长的身份盛情邀请林徽因家属后代来到北京,展开一次谈话。

  “在参观宾大举办的中国建筑师特展时,弗里茨·斯坦纳院长注意到,23名中国学生中只有林徽因一位女性。了解后得知,林徽因已选修完建筑系全部课程,学术成绩卓越,甚至超越部分同期建筑系学生。”

  虽未正式入学,但林徽因对理想的追求坚定如初,斐然成绩令弗里茨·斯坦纳惊叹不已。2022年,他发起调研和审阅程序,最终得到所有院长同意,八个月后为林徽因补授学位,创历史先河。

  这个消息令林徽因家属后人惊讶且万分喜悦。梁周洋坦言,尽管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史上成就斐然,但在国际建筑史上并未获得相应的名誉和认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学位补授,让更多海外学生和学者了解林徽因的杰出贡献,提升中国建筑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北京早春晴朗,梁周洋的心仿佛已经飞到了费城。接下来的5月18日,她将和家人们一同抵达宾大,参加林徽因的学位补授仪式。中国人常说,家祭无忘告乃翁,因而梁家人决定到林徽因墓前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她如果知道了,在天之灵也会很安心的。”

  万古长青四月天

  互联网上处处可见对林徽因的追忆。

  逝世将近七十年,她依旧拥有一众追随者。或许吸引力法则上天注定,毕竟入学宾大后的第二年,林徽因就拥有了自己的费城“迷弟”。1926年1月17日,一位叫比林斯的美国同学写了篇文章发表在《蒙塔纳报》上。

  “她坐在靠近窗户能够俯视校园中一条小径的椅子上,俯身向一张绘图桌。她那瘦削的身影匍匐在那巨大的建筑习题上……她的作业总是得到最高的分数或偶尔得第二。她不苟言笑,幽默而谦逊,从不把自己的成就挂在嘴边。”

  据林徽因的至交好友,汉学家费慰梅回忆,林徽因在大学期间颇受欢迎,同学们以“菲莉斯”来称呼她。这些宾大的天之骄子向来高傲,却承认菲莉斯“异乎寻常的美丽、活泼和聪明”。

  翻阅历史一角,这位才女确实异乎寻常。被建筑系拒之门外的那一年,林徽因选择用优秀打破惯例。大学档案显示,林徽因自1926学年春季起担任建筑设计业余助教,1926至1927学年晋升为业余教师。

  费慰梅感慨道:“她是怎样打破大学的规定的,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从第一年开始,她就和思成一起上课了。建筑系一位年轻的教师约翰·哈贝孙,后来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报告说他们的建筑图作业做得‘棒极了’。”

  这段异国求学的经历,让林徽因产生了别样的感悟。学位缺席没能阻拦她的建筑梦,更没能阻拦她回国的脚步。是的,立志成才的林徽因只有一个目标:建设祖国!

  张载曾书《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便是那个年代的有志学者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举行婚礼。随后,夫妻偕同回国,共同创建了中国首个建筑系——东北大学建筑系。1930-1931年,两人先后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此后的15年里,他们不辞辛苦,走遍中国15个省两百多个县市考察古建筑,完成巨著《中国建筑史》。

  “他们在30年代就开始对古建筑进行系统性的追寻、测绘以及记录,走遍中国很多地方,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最后,他们记录了两千多座古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留下宝贵的资料,一举提高中国及亚洲建筑的世界地位。”

  日本人曾断言中国无唐代木构建筑,仅日本奈良留存。夫妇二人坚持探索,四次赴山西考察,终发现佛光寺。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曾回忆:“直到许多年以后,母亲还常向我们谈起他们发现佛光寺时候的兴奋心情,讲他们怎样攀上大殿的天花板,在无数蝙蝠扇起的千年尘埃与臭虫堆中摸索测量。”

  这段历史让梁周洋敬佩而心疼:“当时生活极为艰难。我曾祖母患有肺结核,又遭遇战争和政治动荡,生活岌岌可危。”然而,在那动荡的时代,夫妇二人不仅顽强地生存下去,还坚持创作,身怀疾病依旧笔耕不辍。

  对此,梁周洋谓之为:使命。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奇女子

  建筑是固定的诗歌。

  今天,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向远方眺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熠熠生辉,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庄严,这两个遥遥相对的“中国标志”,都有林徽因浓墨重彩的惊鸿一笔。

  也怪不得有人用这句流行语来形容她: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奇女子。

  这个评价并非夸大其词。她无疑是美丽的,即便是曾交恶的冰心,也在《入世才人粲若花》中坦诚:林徽因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

  美丽的容颜之外,她的情怀、才思更是毋庸置疑。沈从文评价她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她博闻强识,曾为首次访华的泰戈尔担当翻译;她才华横溢,写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等著名诗篇;她还为《清式营造则例》一书撰写绪论,与爱人梁思成共同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授课……

  “我听着她的故事长大。她离开宾大后,去耶鲁学了舞台设计。她天赋广泛,包括历史、作诗和美学。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多元化学者。”梁周洋钦佩这位未曾谋面的曾祖母:“不仅是学者,她还拥有有趣的灵魂。”

  有趣的灵魂互相吸引,林徽因、梁思成的“神仙爱情”向来让大众津津乐道。梁周洋无奈表示,网络时代将他们的故事变成了一种网红文化,“就像用AI修复的历史老照片,已经失真了。”

  “我的曾祖父母相遇时才十几岁,两人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只觉得对方非常有趣,彼此互有好感。”梁周洋娓娓道来。共同兴趣加持下,少年时代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很快交上了朋友。去美国留学前,梁思成骑摩托把腿给摔断了,林徽因留在身边照顾他,两人感情由此升温。1924年,林梁共赴宾大,在携手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灵魂伴侣。

  这样水到渠成的浪漫却总被外界编撰成轰轰烈烈的“倾城之恋”,梁家人对此很头疼——尤其是某些“艺术效果”夸张的影视剧。“我家人很低调,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播出后,他们对其中的很多内容感到反感。社会上有太多关于梁林的传言,或是一些过度宣传他们爱情故事的现象,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

  除去梁思成,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追求也是大众讨论的热点。“林徽因本身拥有有趣的灵魂,她在发散能量的时候,会吸引很多的人。”梁周洋直言,林徽因的追求者众多,并不需要过度强调其中的某一位。她更希望大众关注林徽因在学术上的成就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林徽因。被解读是历史人物的宿命,以性缘、绯闻、逸事等角度去解读林徽因,亦是每位看官的自由。但真正的林徽因,远比绯闻更值得了解。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在京去世,安葬于八宝山公墓。她生前设计的纪念碑基座花圈浮雕刻样,成了她的墓碑,上面刻着一行简洁的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不是谁的恋人,不是谁的白月光,只是建筑师林徽因。

  1933年,林徽因曾在杂志《新月》上发表诗作《莲灯》:“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跨越一个世纪,林徽因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她的光亮在一百年后依旧未曾消减,而是成为他人的指路明灯。2015年,梁周洋循着曾祖母的脚步,加入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事古建筑保护工作。一个年轻的身影,与另一个曾经年轻的身影,跨越历史长河,于华夏大地的古老建筑前相遇、交叠、无声交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八宝山松柏依旧葱郁,如海的白花装点墓地。在四月早天的云烟里,梁周洋仿佛看到,曾祖母在花间冲她微笑。(完)

  2018~2019年间,时任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的郑晓年到中科院各所调研,发现“存量资金”比较大,且科研人员不愿意花存量经费的现象很普遍。“我问科研人员,你为什么把这么多钱留在手上,他说我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争取到经费,没经费就没绩效了。”

  警方公开的信息显示,“梅姨”会说粤语和客家话,曾长期在增城、紫金、韶关新丰等地区活动,涉嫌多起拐卖案件。此外,还贴出了一张“梅姨”的模拟画像。

  据封面新闻报道,孙文学自称在代理另一起拐卖案件时,发现一名叫“xx妹”、外号“妹姨”的被告,与申聪被拐案中的嫌犯“梅姨”特征高度相似。因为申聪被拐案的两位主犯将被执行死刑,他希望能两人能在执行前辨认一下“妹姨”是否就是“梅姨”。

  9 月新德里将迎来G20领导人峰会,这是全年所有进程和会议的高潮。来自G20集团成员国和受邀国家的约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此次峰会。

  普京3月31日签署并落实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并在所有领域上互相支援。

  一切围绕项目的资助体系中,研究机构的运营、选题方向及科研人员的工资薪酬都和项目直接挂钩。庄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作为项目负责人,为了“凑人头费”,也就是给课题组的学生和博士后发得出工资,还必须不间断去申请新的项目,造成一定的重复资助。

刁佑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