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持仓比例触及历史最低水平 机构称超200亿港元有望回流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28 15:42:03

美国楼市或陷“深度衰退”黄色裸体一级,

  对此不少投资者疑问外资后续能否回流港股?在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逐步增加的同时,外资动向仍是关注焦点。

  长线资金 流出趋势

  截至4月30日,EPFR统计的全球基金(外资)持有中国资产的总规模约2443亿美元,这是较为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方式之一。

  分区域看,大中华地区基金、亚洲(除日本)基金、新兴市场基金、亚太基金持有中国资产占比较高,分别为61.7%、31.1%、22.3%、20.5%。其中,主动管理的外资基金持有中国资产规模约782亿美元,占全部外资基金持有中国资产比例仅32%,远低于中国资产中实际主动管理资金的持仓比例。因此,中信证券认为,主动外资配置情况更加能够代表外资实际的情绪变化。

  从外资流入区域资产角度看,4月中旬以来,主动外资流出中国市场资金明显收敛,从周度流出7.8亿美元收窄至仅流出1亿美元。结合全球资金流向来看,中信证券指出4到5月间全球资金并非出现所谓“东升西落”现象,即流出估值较高市场的同时流入中国资产,而是外围扰动缓解带来的全球资金边际宽松。而5月下旬以来,外资再度流出中国市场。

  港股持仓比例触及历史最低水平

  从港股托管资金测算看外资流向:在4月22日至5月20日间,港股通、外资中介、内资中介分别净流入332亿港元、267亿港元、-584亿港元,外资转向流入港股市场。同时外资持有港股市值的比例也抬升0.6个百分点至73.6%;5月20日以来,政策预期回落背景下外资也再度流出1040亿港元;持仓比例回落1个百分点至72.6%,再次触及历史最低水平。

  外资未来的流入空间几何?

  中信证券将本轮4-5月的外资阶段性流入与2022年以来具备相近宏观背景的4次外资阶段性流入情况进行对比。五轮市场反弹大多具备:外围风险阶段性缓和(地缘风险或货币紧缩预期)、内部政策预期抬升(稳增长、稳地产等)、估值处于绝对低位、未来基本面预期改善等相似特征。但截至当前本轮的反弹更多依靠政策预期及市场情绪驱动,基本面尚未体现出持续改善的趋势。

  若后续基本面及政策预期持续回落,则本轮外资流入或已至终点。但随着未来地产去库存政策进一步落地,叠加三季度基本面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的预期,本轮外资流入或可对标2022年11月-2023年1月的情况。假设三季度经济基本面改善趋势得到确立,则估算托管资金口径下外资仍有200亿港元-400亿港元的回流空间。

责任编辑:张倩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