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安股市点评】经济缓慢修复,市场回调空间或有限

来源: 海外网
2024-06-24 04:50:56

  来源:诺安理财狮

  2024年06月第3周5个交易日市场估值震荡调整,日均成交额收缩至7107亿元。除科创50外,各主要指数均有不同程度调整,上证指数、沪深300和万得全A分别回调1.14%、1.30%和1.49。创业板指、中证500和中证1000分别下跌1.98%、2.12%和2.42%。科创50上涨0.55%。北上资金净流出161.15亿元。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通讯和电子板块受益于基本面向好,本周分别上涨1.58%和1.52%。石油石化板块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上涨0.51%。在地产数据和消费数据不及市场预期的影响下,家电、轻功制造和房地产板块等地产相关板块表现较差,分别下跌3.50%、3.71%和5.38%;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和消费者服务板块分别回调4.07%、4.63%和5.04%。

  在季节性和基数因素扰动下,5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低于4月、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有所回升。但总体而言,5月经济活动数据显示内需“磨底”,外需保持相对强势增长。

  具体看,5月假期同比多2天,提振社零同比温和回升,但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较四月有所回落。各方数据验证,除汽车外的出口相关行业在5月维持较高景气度,而内需层面,基建、地产投资,以及居民可选消费的两年复合增长率在5月均有所放缓,可能反应3-4月财政支出进度有所放缓、且基础货币有所回收等各方面政策的影响。地产周期相关数据显示,地产一手房成交低位暂稳,但开发商现金流及投资意愿依然不强。地产新开工与投资增长均下行。同时,基建投资增速回落,显示财政宽松仍需加力增效。

  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4月的6.7%回落至5.6%,低于市场预期的6.2%,环比与两年复合增长率均有所回落,其中汽车生产同比增速明显回落、计算机电子和铁路船舶等保持较强韧性,但食品加工及水泥生产仍在走弱。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4月的2.3%小幅回升至3.7%,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3.0%。5月假期数量同比多2天、对5月消费形成有所提振。但整体而言,4-5月消费增长较1季度有所回撤,可能部分体现近期消费结构性“轻商务、重个人体验”的特点,平均来看,4-5月餐饮同比增。此外,建筑装潢类消费2年复合降幅加深至9.7%,显示地产周期回落仍对地产链相关消费带来拖累。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4月边际回落0.1%至3.4%,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仍在走阔,制造业投资同比边际加速、而基建投资同比亦明显放缓。

  往前看,虽然出口竞争力犹在,但外需增长或难以进一步加速,而内需出现再度走弱的早期迹象,所以 “稳内需”政策仍需加码才能巩固名义增长边际企稳的趋势,防止价格指标、尤其CPI和房价预期再度回落。

  重点关注:1)地产及地产相关板块,2)AI,3)国产替代及顺周期板块。

  后续跟踪:1)地产、基建、消费数据、价格指数数据,2)海外经济数据和金融风险,3)中美科技摩擦变化,4)巴以问题进一步扩大风险

责任编辑:王旭

  季军《熊出没·伴我“熊芯”》也是在大年初二“逆袭”,当日,它的日票房超越了《无名》,此后一直维持在第三的位置。这是《熊出没》系列电影第九部,也是春节档中较受欢迎的合家欢题材电影。陈晋分析称,这是《熊出没》系列进入春节档以来第一次进入档期票房前三名,亲子群体的快速回归一定程度上也更表明疫情的影响已经很小,兔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也将正式摆脱三年疫情的影响回到正轨。

  宁德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霞浦民宿的发展,是宁德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将进一步推动民宿产业特色化、精品化、集群化,让游客更加真切感受到宁德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完)

  美国《财富》杂志刊文称,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也发布研究报告,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长可能达到6%,将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减震”。

  2022年2月,有媒体对人脸识别技术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从使用频率来看,超过九成的参与调查者在生活、工作中会使用到人脸识别技术。其中,44.95%的参与调查者经常使用,48.88%的参与调查者偶尔使用。

  20世纪90年代的独龙江乡还不通公路,贫困闭塞。李艳英回忆,她从家到学校要走一整天,坐车去县城也要一天,因为往返不便,平时只能寄宿亲戚家,外面的世界是自己不敢想象的。“那时太穷了,学费、车费都要向亲戚借,但母亲从未提出让我们辍学,因为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

  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平稳,风险整体可控。但由于历史性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共同作用,金融风险仍处于易发多发期。应看到,我国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最为坚实,金融稳定发展的基础不会改变。下一步,将继续努力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积极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前瞻应对不良资产反弹风险,积极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卫启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