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报告出炉:USDA报告“惊吓”全场 美棉重挫 美豆种植低于预期!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29 15:51:21

  北京时间2024年6月29日凌晨0点,美国农业部公布种植面积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数据如下:

  种植面积报告

  ①预测美国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为8610万英亩,同比增加3%。与去年相比,29个预测州中有24个州的种植面积增加或保持不变。

  ②2024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为9147.5万英亩,同比减少3%或317万英亩。与去年相比,预测48个州中有31个州的种植面积将下降或保持不变。玉米收割面积为8340万英亩,同比下降了4%。

  ③预测美国2024年小麦种植面积为4724万英亩,同比减少5%。2024年冬小麦种植面积为3380万英亩,同比减少8%,但比之前的预测减少了1%。其中,约2410万英亩为硬红冬麦,614万英亩为软红冬麦,359万英亩为白冬麦。预测2024年其他春小麦的种植面积预测为1130万英亩,同比增加1%。其中,约1060万英亩是硬红春小麦。2024年硬粒小麦种植面积预测将达到217万英亩,比上一年增加29%。

  ④预测美国2024年所有棉花种植面积为1167万英亩,同比增加14%。旱地面积预测为1150万英亩,同比增加14%。美国皮马棉(Pima)的面积预测为18.2万英亩,同比增加24%。

  季度库存报告

  ①截至2024年6月1日,美国旧作大豆库存总量为9.7亿蒲式耳,同比增加22%。其中农场库存量为4.66亿蒲式耳,同比增长44%;非农场库存量为5.04亿蒲式耳,同比增长6%。大豆消费量为8.75亿蒲式耳,同比下降2%。

  ②截至2024年6月1日,美国旧作玉米库存总量为49.93亿蒲式耳,同比增加22%。其中农场库存量为30.3亿蒲式耳,同比增长37%;非农场库存量为19.7亿蒲式耳,同比增长4%。玉米消费量为33.6亿蒲式耳,去年同期为32.9亿蒲式耳。

  ③截至2024年6月1日,美国所有小麦库存总量为7.02亿蒲式耳,同比增加23%。其中农场库存量为1.39亿蒲式耳,同比增长12%;非农场库存量为5.63亿蒲式耳,同比增长27%。小麦消费量为3.87亿蒲式耳,同比增长4%。

  后续关注重点——天气炒作 !

  大豆:回顾历次拉尼娜发生年份,结合1998、2010、2016年美国各地区气候来看,拉尼娜现象中大豆单产增长概率更高。

  玉米:由于拉尼娜现象会加强地区气候特征,使得干旱地区更干旱、潮湿地区更潮湿。南美洲是全球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如若遭遇干旱,势必将对全球农作物价格造成波动。

  棉花:拉尼娜大概率利多美棉产量。一般来说拉尼娜对于德州美棉的影响不太大,而印度在拉尼娜年份会增加降水从而利好产量,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拉尼娜下降水也会增加,从而利好棉花产量。

  知识科普:拉尼娜现象一般呈现为东太平洋水温下降,出现干旱,而西太平洋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也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事实上,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也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10.4GWh,占总装车量的37.5%,累计同比增长48.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83.8GWh,占总装车量的62.4%,累计同比增长130.2%。

  另外,一位商超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往年会与餐饮企业进行共享用工,解决用工问题,像今年超市自身也存在这一情况。在此背景下,多家企业与用工平台也开始推出多种举措,以此来克服用人难题。

  健康科普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居民健康状况的关键环节。受恩师裘法祖影响,陈孝平很早就开始关注健康科普。“1948年,裘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本医学科普期刊《大众医学》。他一直教导我们,要用医学知识造福大众。”陈孝平说。

  消费正在回暖,中国经济企稳反弹明朗。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不小的困难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疫情仍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应当看到,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困难挑战,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对于2023年这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也作了重要部署。

  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工会劳模法律服务团成员曹智勇律师说,当前,受疫情影响,许多用人单位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对职工进行调岗、降薪、甚至解除劳动关系,以弥补损失。从用人单位长远利益考虑,建议依法履行劳动关系、依法与工会或职工协商工资支付等问题。

陈秉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