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台黄埔后代座谈联谊沙龙活动举行 赓续黄埔精神

来源: 大河网
2024-06-28 11:36:32

  中新网上海6月26日电(范宇斌 施琼)25日,由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办的“赓续黄埔精神 共谋民族复兴”沪台黄埔后代座谈联谊沙龙活动在上海市杨浦区举行,旨在通过海峡两岸黄埔后代的交流分享,共同纪念黄埔百年,传承历史记忆,共谋民族复兴伟业。

  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翟骏表示,民革与黄埔渊源深厚,自创立之初,民革就秉承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将黄埔精神深深地融入民革的精神血脉之中。两岸的黄埔同学和后代共同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上海民革要发挥特色优势,以传承黄埔精神为纽带,为两岸关系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百年前,黄埔潮起,‘到黄埔去’的号角穿越时空……”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回顾黄埔军校百年辉煌历程和光荣传统的专题片,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百年前黄埔前辈们的热血与激情。

  民革杨浦区委会原主委、黄埔4期生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动情讲述了父辈的故事,对往昔岁月的缅怀与敬仰,哽咽而坚定的声音令现场为之动容。

  5位来自沪台两地的黄埔后代围坐在圆桌旁进行交流分享。尽管跨越了不同的年龄层,但都怀着对祖辈的敬仰和对黄埔精神的坚守,如同一首跨越时空的赞歌,用各自的故事和感悟,共绘一幅黄埔精神在两岸薪火相传的画卷。

  来自台湾的文史工作者、黄埔后代钮则坚深情回忆起父亲和舅舅在抗日战场上出生入死的经历;台湾中华黄埔亲友联谊会执行长李维镇分享了一家四代军人、两位黄埔生的光荣传统;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上海台生联谊会会长茆致远讲述自己从小在黄埔17期毕业的祖父的教诲下,对大陆满怀深厚的感情;李烈钧之孙李季平、民革党员赵淇铖分享了他们黄埔祖辈的感人故事。

  合诵 诗歌《乡愁》、合唱《如愿》、分享读后感《民革前辈与上海解放》……活动现场,杨浦区民革党员等相关人士还以不同形式表达了对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的纪念。(完)

  今年春节,申军良带着一家人回了河南周口淮阳区的农村老家,一家人玩得很尽兴。申聪的奶奶至今保留着他儿时穿过的衣服,这些衣物承载了过去难以释怀的经历。

  本轮机构改革后,原属科技部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被划入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穆荣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可能是一种信号,未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增加前沿引领技术研究开发与创新的资助功能。

  而都江堰的平均气温偏低,对于抗寒能力较弱的老龄大熊猫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因此,饲养师也在其内舍安装了取暖器,维持室温15℃左右,并在它睡的“床”里铺垫软物,覆盖麻袋,使其晚间休息时能更加温暖。

  穆荣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最好先由中央科技委对国家科研机构进行定位优化,明确要在哪些领域增加稳定支持,“一定不能盲目、轻易地去增加稳定支持”。

  一位不愿具名的科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般申请到经费后,即使是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自由调剂权也很有限。一些小的调剂权,如设备费外的差旅费、国家合作交流费等有变动,负责人可以自主调剂,但遇到想采购的设备买不到、设备涨价太多的情况等大变动,仍需要层层上报给基金委、科技部等项目管理部门,等待审批通过。

  曾当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的周忠和认为,真正对基础研究有益的长期稳定支持,不是项目式的稳定,而是给科研人员提供一种“最基本的稳定”,即有一份体面而稳定的薪酬,这应该是由财政兜底的。现在的问题是,财政每年给研究所提供的稳定运行费太低,造成稳定与竞争性经费的比例失衡。

徐姿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