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兴安百年非遗瑶族反面绣 “绣”出生活新风采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7-01 03:19:16

  中新网桂林3月9日电 题:广西兴安百年瑶族非遗反面绣“绣”出生活新风采

  作者 周利朔 蒋丰慧 涂丽莎

  “我从长辈手里继承的这个凤冠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了,长辈们告诉我,凤冠顶上的图案就是用反面绣绣出来的瑶族盘王印,一定要传承下去。”近日,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75岁的邓正姣坐在家中,身着传统瑶族服装,展示手中的“传家宝”。

  邓正姣家的“传家宝”是一顶高耸凤冠,足有五斤重,以木制骨架作为支撑,上面盖着精致的反面刺绣方巾,方巾四周坠着流苏、彩珠和纯银挂饰,彰显着别样的审美。每当节日庆典,邓正姣就会头戴凤冠出席活动,展示反面绣的传统工艺美。

  瑶族刺绣可追溯至汉代,《后汉书·南蛮传》有华南先民“好五色衣”“衣斑斓”的记载。反面绣是兴安瑶族刺绣的代表,在华江瑶族乡,当地瑶民喜欢用红、黄、绿、白、蓝等彩色丝线或棉线,在黑色或靛蓝的底布上反面刺绣,挑出各种抽象精美的图案绣制在衣服袖口和帽子上。2016年,兴安瑶族刺绣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刺绣的图案五花八门,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到几何纹、人物纹,简单和复杂之间的变化效果,让纹样清晰,构图形象,色彩艳丽。瑶民将生活所见绣入纹样,如同一本无字书记录着瑶族千百年来的传说和民俗文化。

  绣花六十余载,邓正姣从未停下反面绣创新的念头。她将自家的一楼客厅改 造成一个小小展馆,展示收藏的传统反面绣服饰和自制的绣品,图案从传统到创新,品类包括钱包、肩包、围裙、手帕等特色旅游纪念品。2017年,邓正姣被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安瑶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我已经老了,但是这份手艺不能失传,我教会了我的女儿和孙女反面绣的技法,希望将反面绣传承下去。”邓正姣说,近年来,她常和一批工艺精湛的瑶族妇女带着反面绣走进校园,免费提供材料,引导孩子们学习。

  面对来自北京、广东等地前来学习了解反面绣的游客,邓正姣会亲自传授他们手工技艺。“最开始教大家学习反面绣的时候,我就会教怎么绣‘八角花’,它简单好看,也是瑶族特有的图案,寓意着‘太阳’,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可以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从中了解瑶族文化。”邓正姣说。

  兴安县官方介绍,每年的盘王节是瑶族同胞对外展示反面刺绣的大好机会,当地除定点销售外,还以电商销售、特色旅游体验等方式,让一件件瑶绣走出瑶寨,销往海内外市场,将瑶绣更好地传承下去,拓宽瑶寨村民致富之路。(完)

  2013年底,杭深高铁开通,作为本地人的朱少铭第一个来到位于惠来县境内葵潭站警务区工作,起初他以宣传铁路安全常识作为“钥匙”,走村串户,用真诚融入沿线村民群众当中,把老百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在一次进村入户宣传时,朱少铭发现离铁路不足6公里的陂美村只住着3名孤寡老人,一打听才知道其他村民都搬去镇上居住了,只有他们因身体残疾留下了。自那以后,朱少铭只要经过此地或闲暇时,都会买些菜去看望他们。时间久了,这三位老人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购买国潮成为近年来的流行趋势。前门大街在展示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刮”起了国潮风。在兔兮兔兮潮流艺术展中,有近百款不同形态的“兔子”IP潮玩供消费者选择,并展出近百款不同形态的兔子主题作品,涵盖绘画、雕塑、创意产品、手绘等类型。前门大街举办的“故宫以东 寻迹东城”影像展,通过影像为游客展示经典旅游名胜、文物古迹、非遗技艺等北京城市卷轴。另外,本次前门大街荣宝斋玉兔迎春展展出范曾木版水印系列手签版作品、孙晓云手签版作品、史国良手签版作品、名家手签版木版水印作品等。

  2008年,陶春参加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排演,让云南元素惊艳亮相全世界。2010年,他为柬埔寨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驻场演出《吴哥的微笑》成为宣传柬埔寨文化的一面旗帜,被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拉马福萨表示,每年南非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有部分并未得到使用的资金按惯例被分配至各个省份。但令人感到担忧的是,这些资金并未列出具体的使用情况和方向,这引发了部分南非民众的不满情绪。

  看着窗外的风景,陈卫红打开话匣子:“我这是把高铁当公交坐,过去想都不敢想。上饶站始建于1935年,历经变迁。第一代上饶站只有3条股道,如今铁路网络密布,到南昌1小时,到福州2小时,到上海只需两个半小时。”

陵水南湾猴岛满足你

胡忆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