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后,首单获证监会注册批文的重组项目来了!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22 19:26:02

国精产品一二二区视菠萝蜜的优势*  政策面亦浮现暖意。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台实施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效应将在今年继续显现。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发力,各类政策协同配合,将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vUhZ-ZOE8rAYoKpG76Xid8Tl-新“国九条”后,首单获证监会注册批文的重组项目来了!

  中国基金报见习 记者 闻言

  今年也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有投行人士分析,昊华科技此次重组属于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集团)体内首单重大资产重组业务,具有一定的市场标杆意义,亦能在央企之间形成示范效应。

  推动氟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相关方案,昊华科技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化集团、中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计所持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蓝天)100%股权。

  同时,昊华科技拟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中化资本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等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此次并购重组属于央企内部整合,在2023年发布相关方案后备受市场关注。公开资料显示,昊华科技与中化蓝天均属于万亿元级央企中化集团,并且两者在氟化工领域的发展各有侧重。

  昊华科技聚焦以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高端氟材料为核心的氟化工业务,中化蓝天从事含氟锂电材料、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高端氟材料是昊华科技的核心业务之一,也属于中化蓝天的主要业务领域。业内人士提示,昊华科技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将携手中化蓝天成为全球氟化工领域的领先企业。

  有投行人士提示,央企要着重提高创新和价值创造能力,不仅需要内生和改革力量,也需向外寻求多元推动力,尤其需要资本市场赋能。

  据悉,昊华科技此次重组相关募投项目均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是对中化蓝天既有竞争优势的巩固和加强。募投项目分阶段实施,将持续促进昊华科技扩大高端氟化工产能,丰富优化产品结构。

  同时,本次重组的募集配套资金将帮助昊华科技充实资金,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助力其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提升盈利能力。

  截至6月21日,昊华科技股价收于27.37元,最新市值为249亿元。

  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

  此次昊华科技并购重组注册生效,成为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加强产业横向、纵向整合协同的重要示范案例。

  6月19日,吴清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我们将加快完善制度规则,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形成更多示范案例。” 

  随即,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八条措施》)提到,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

  《八条措施》提到,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适当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着眼于增强持续经营能力,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同时,丰富支付工具,鼓励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开展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研究。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做优做强主业开展吸收合并。鼓励证券公司积极开展并购重组业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此外,上交所4月份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主要修改内容包含四点:修订重组上市条件、完善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明确重组交易中获得股份相关主体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根据中国证监会或上交所相关规则修订作出适应性调整。

  其中,上交所为了加大对并购重组上市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削减“壳”资源价值,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对主板上市条件的修订,提高主板并购重组上市条件,严把注入资产质量关,防止低效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投行人士建议,综合近期监管部门对并购重组的要求,上市公司应抓住这一机遇,但要拒绝盲目跨界并购、违规“保壳”等行为,守住合规底线。

责任编辑:张恒星

  17时53分,警车疾驰到制氧厂并给氧气袋充上氧。

  他补充说,“不同文化(的人)能在一起,这很重要。”沃瓦看重文化交流。他说,中国文化是亚洲文化。俄中文化能够互相碰撞,这对全世界都是好的。“甚至(两种文化)碰撞可能产生新东西,所以我对俄中友好的现状感到高兴。”

  周旭亮说,如果网民利用热点事件随意发表的言论不实,含有虚假信息,散布谣言,很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或者法人的商誉,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如果利用热点事件发表的言论存在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形,情节严重的涉嫌诽谤罪,很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如果利用热点事件发表的言论涉嫌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严重的涉嫌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或诽谤罪等;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