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创资讯:二次育肥猪源或在中下旬出栏增加 6月猪价或高位后小幅下滑

来源: 奥一网
2024-06-07 10:45:38

  【导语】5月北方两次集中二次育肥主要在月初和中下旬,根据对补栏体重、成本等数据推算,以及养殖周期的评估,未来开始加速出栏时间或在6月中下旬开始,而根据母猪产能数据评估,标猪供应缺口仍在。屠宰量或呈现季节性回落,而体重增加或导致胴体重量提升,一定程度导致宰量下滑幅度扩大。因此6月市场或呈现供需两低的状态,猪价或高位震荡,中下旬有小幅回落可能。

  二次育肥猪源或6月中下旬开始加速出栏

  根据卓创资讯对东北地区本月的两次集中二次育肥数据统计,两次时间分别集中在月初和中下旬,补栏体重以100-120公斤猪源为主,对应补栏成本在14.8-18.4元/公斤不等。若将补栏体重按照110公斤推算,两次补栏成本分别取最小值14.8元/公斤和最大值18.0元/公斤,分别按照育肥至125公斤、130公斤、135公斤、140公斤、145公斤和150公斤,测算出栏成本线。

  根据对成本线的分析,5月初14.8元/公斤左右补栏的商品猪养至125-150公斤出栏成本15.5-16.7元/公斤,出栏时间在20-50天不等,对应出栏时间在6月初至7月下旬。6-7月生猪存栏水平对应2023年8-9月母猪去化加速期,供应端理论是缩量,因此虽然生猪价格已涨至较高位,但后期猪价或难以出现较大跌幅。成本低位,猪价难跌,盈利空间扩大,也就意味着5月初补栏的二次育肥猪源出栏时间灵活,根据业者心态和锁定的盈利值顺势出栏。

  而月中下旬按照18.0元/公斤补栏的二次育肥客户,按照同样的养殖水平和养殖时间推算,未来125-150公斤猪源出栏成本线或在18.42-18.92元/公斤,成本偏高。按照养殖成本推算,最优出栏体重为130公斤,对应出栏时间在28天左右,也就意味着这部分体重猪源或在6月中下旬加速出栏。

  注:场景一为补栏成本在14.8元/公斤,场景二为补栏成本在18.0元/公斤。

  标猪存栏缺口仍然存在,肥猪出栏或增加短时肥猪供应

  卓创资讯根据前移10-11月的能繁母猪数据推算,6月生猪出栏量或环比下滑2.70%。但根据生猪交易均重数据反馈,5月末生猪交易均重为124.68公斤,环比下滑0.08%,同比上涨1.74%,5月交易体重月均值为124.29公斤,环比上涨0.38公斤。按照当前养殖端对后市的一致看涨预期推算,6月生猪交易均重有继续上涨可能。但当前散户猪源持续压栏,屠企采购大场猪源占比较高,大场生猪出栏与压栏心态并存,均重或涨幅较小。因此未来一个月,标猪供给或延续偏紧状态,而二次育肥大猪货源的出栏仅会造成肥猪市场的供应阶段性增加。

  6月生猪屠宰量或环比下滑,体重提升或导致宰量下滑幅度扩大

  在5月开始的本轮集中二次育肥过程中,叠加养殖端压栏缩量,造成供应端短时减量幅度较大,带动生猪价格快速上涨。但终端市场并未有明显跟进。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5月样本企业日均屠宰量为15.50万头,环比下滑1.25%,同比下滑21.25%。6月下游市场利多有限,且按照生猪屠宰量季节性走势分析,6月屠宰量或环比下滑。加之交易均重上涨带来单头猪胴体重量提升,在需求总量无增加空间的前提下,变相导致屠宰量增幅减小。

  6月随着二次育肥压栏猪源出栏增加,生猪交易均重或继续上涨。同时,从季节性指数来看,随着6月份气温升高,屠宰量或惯性环比下滑,体重提升或导致屠宰量下滑幅度扩大。但屠宰量下滑,头均胴体上涨,批发市场猪肉产量供应或减幅有限,下游终端市场供应过剩,或对猪价仍有利空影响。

  综上所述,按照二次育肥补栏成本和养殖周期推算,6月中下旬开始前期补栏的二次育肥猪源或出栏增加,而根据能繁母猪数据推算的标猪存栏或仍有缺口,6月供应端或呈现标猪偏紧、肥猪供应略增的局面。而屠宰量环比或下滑,且胴体重增加或导致屠宰量减幅扩大,因此市场或呈现供需两低僵持状态,卓创资讯预计猪价或先涨至高位后震荡,月中下旬小幅 走低。

责任编辑:李铁民

  “最初只是在辖区内的学校开讲‘鹤翔课堂’,后来需求扩展至全区,成为师生家长喜爱的公益关工品牌项目。”周亚婷说,现在警务工作站和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民政、政法机关等部门密切协作,开展儿童安全教育、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危机干预等系列活动,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未成年人“教育+呵护”双轨工作路径,不断创新授课方式和融合模式。

  <strong>年味升腾 热热闹闹团圆年</strong>

  从2021年8月开始,鹤翔警务工作站打造“鹤翔课堂”,关爱、指导未成年人成长,面对师生家长开展专业化的红色教育、法治教育、社科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等。

  除夕,湖北省老河口市社会福利院张灯结彩,工作人员给老人们送新衣、装饰房间,让他们过一个欢乐、健康、祥和的春节。

  其次,虽然我们找到了6200万年前的“兔祖先”安徽模鼠兔,也有众多被归入兔科中的早期属种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但是现代兔类的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欧亚大陆的记录是缺失的,在距今约800万年左右它们突然在亚洲和欧洲辐射开来,目前对这一被科学家们称为“兔事件”的过程尚无清晰的认识。这一问题还与现生兔类起源有很重要关系,因此也成为古生物学家一直探索的兔子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strong>带爱回家“警相伴”</strong>

林淑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