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放流珍稀特有鱼类 50多万尾鱼“安家”长江

来源: 能源网
2024-06-17 18:09:15

  中新网重庆6月17日电 (梁钦卿)为恢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50余万尾鱼17日在重庆市江津区米邦沱码头被放归长江,此次增殖放流的鱼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胭脂鱼、岩原鲤,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以及名优鱼类中华倒刺鲃4种。

  当天,由重庆市林业局、江津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2024年增殖放流活动”在江津区米邦沱码头举行。

  本次增殖放流采用切鳍标记、体外标志、内藏可视标志、化学标志等标记方法,按照珍稀、特有种5%,名优种1%的标记率对放流的1.7万余尾苗种进行标记。此外,活动邀请了5位专家对苗种标记、抽样、测量、称重、装车、放流等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验收。

  西南大学渔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维志表示,在长江十年禁渔的背景下,恢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十分重要,增殖放流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当前,增殖放流的主要目标就是恢复种群,对长江里衰退比较明显的物种进行补充。

  他还介绍,现在放流的种类和数量也更加科学合理。重庆每年都要根据上一个年度水生生物资源的监测情况,来制定下一年的增殖放流规划。“我们现阶段能够放哪些鱼类,每种鱼放多少数量,都是在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的,而且这个规划每年都要进行修订。”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共开展增殖放流活动30余次,放流鱼类14种共1000余万尾,其中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400余万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庆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 王维表示,本次放流有助于珍稀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群落结构的改善以及水生生态的修复,同时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郭德纲老师火的那段时间,他使用了大量传统作品进行改编,大量的观众根本就没听过传统作品,所以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那些作品就是新作品,但是现在呢?没有更新的作品出来对于观众来说就没有持续的内容输出了。”

  台湾政治大学副教授、马英九基金会董事黄奎博,在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采访时表示,此次接待大陆师生的安排具有去政治化、强学术化的特点,“相关的参访除了大学高校之外,也去一些研究机构或者是智库,或者是像长风基金会这些长期做青年交流工作的单位或者台北论坛这样的智库,所以它的学术性是很够的。另外当然它有一些到台湾各地参访的行程,体验台湾风土人情之美,可以更有效地拉近两岸高校生的距离,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精心的安排。”

  2010年,工程项目老板王某承揽凤山县某道路建设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纠纷问题,工程难以推动,王某就找到了时任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平,请求其出面帮忙协调。在杨平多次到场出面协调下,该工程得以顺利开展。为表感谢,王某给杨平送去了5万元的“感谢费”。

  五个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在天水的校园里结下深厚的友谊。“进了本科院校,你可能会发现大家都在学习。但进了我们这样的专科学校,同学都在谈恋爱,都在玩。”杨小强发现,在这样的环境里,同学会迅速分化成两个群体,一群人沉溺在玩乐里,另一群人则四处寻找出路。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7月13日下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会议,部署36地省局(计划单列市局)更名、领导班子宣布、挂牌、印章制发等相关工作。报道称,36地省局(计划单列市局)的挂牌有望在近期进行。

  王玥波说:“有人老说我们这行业中有坏人,有的老先生不好,怎么不好的老先生都让您碰上了呢,我怎么一个没见到呢?”很快这段直播切片内容也被广为流传。

陈婉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