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政策与技术并行

来源: 房天下
2024-06-28 18:48:17

  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人”依然是关键要素。人工智能触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广泛嵌入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妥善使用人工智能,是我们必须直面和思考的问题。“要引领人们正确认识新技术,有效使用新技术。”约旦数字经济与创业大臣艾哈迈德·哈南德(Ahmad AI Hanandeh)说,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这需要教育系统进行长期改革,将更多数字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他表示,技能提升的速度往往不及技术发展的速度,思考哪些是面向未来的技能,并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人才,十分必要。

  约翰内斯堡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丽卡·克雷默·姆布拉(Erika Kraemer Mbula)说,非洲有许多初创公司从各个领域推广 人工智能应用,本土公司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探索,为本地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是全球面临的共性挑战。“对于所有国家而言,在下一代技术浪潮来临时,都要探索出更加高效的能源使用方式,从而保证技术发展不会受到能源制约。”日本NTT DATA(NTT数据)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约翰·隆巴德(John Lombard)说,目前正在探索一项通过光进行发电的技术,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效保障能源安全,并减少数据延迟等问题。

  “可再生能源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非洲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非常少,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呈现小规模、分散性、碎片化特征。我们需要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更大规模应用。”艾丽卡·克雷默·姆布拉表示,目前非洲也在探索创新,有大量投资用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相信未来非洲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广阔。

  如何引导人工智能在安全的边界内行稳致远?“加强技术监管,确保数据安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约翰·隆巴德说。

  “数字经济规模将逐渐扩大,推动各领域持续发展,带来更多非正式就业岗位。我们要尽可能创造友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艾哈迈德·哈南德表示,将不断有新的问题等待解决,过去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在未来未必有效,要不断学习与思考,更加清楚地了解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在治理过程中,既要践行既有的监管框架,也要针对发展中的细节问题制定应对之举。

  “技术发展的步伐超过监管制度的发展速度,法律法规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应对技术的变化,这是一个你追我赶的过程。人工智能带来多元问题与风险,没有任何一个部门的监管能够覆盖所有问题。这使得监管工作面临更多考验,部门之间的协同尤为重要。”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政府要建立更加灵活的机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推动政策制定与技术发展并肩前行。在短期内难以建立一个面面俱到的制度体系,但是基于某些场景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是能够实现的。

  “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社会机构、公众的沟通,制定政策性实验项目,并探索推广模式。”艾丽卡·克雷默·姆布拉说。

  据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核酸检测、风险区划定及管控、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等4个技术性文件。在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基础上,更加明确科学精准防控。

  前述病毒学家分析说,根据全球大数据统计,总体来讲,新冠病毒毒力越来越弱将是一个总趋势,但同时传播力越来越强,会造成很大感染面。相较而言,18岁至59岁人群较易感,但不易发展为重症,老年人和有基础病人群容易成为重症患者。

  新疆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如琦也称,此次寒潮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局地降雪大、新增积雪厚、小时雪强大;大风范围广、风口风力强,是多年来罕见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首钢园的命运总跟奥运连接在一起。2004年,为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北京最大钢铁企业的首都钢铁集团,在“还北京一片蓝天”和“治理大城市病”的时代要求下,将一切涉钢项目搬迁到了河北唐山;2022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沉寂多时的首钢园脱胎换骨,经过多年的更新改造后,又华丽转身焕发出了新活力。尤其在冬奥会结束后,滑雪大跳台与冷却塔成为游客们围观打卡的热门地点,人们在此感受着冬奥会的余温。

  这其中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如何把这部分重症病人提前筛选出来,尤其在他们还没有出现重症时。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如何预测高风险人群的问题,目前一般的做法是筛选出那些重症风险显而易见的新冠感染者,比如生命垂危的患者,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晚期癌症、肾病、心脏病、免疫缺陷等疾病的患者。他建议,下一步可以参考重症和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建立更加准确的预测方法,作为分流的指导。如果能让民众理解和使用有关方法,那就更好了,多数人就可以自行判断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广州黄埔方舱医疗队负责人崇雨田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对于新冠感染者而言,有的人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崇雨田认为,这些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李钰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