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成功修复千余部古籍 数字化保护兼顾“藏与用”

来源: 杭州网
2024-07-01 00:13:20

  中新网长春4月27日电 (记者 郭佳)55岁的张奇是吉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修复师,眼下正在修复《王氏族谱》。25年来,他已修 复100多

  吉林大学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藏古籍约3.7万部,共计约40万册(件),其中有6000余部善本书。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馆古籍修复工作从未间断,成功修复古籍已超千部。

  古籍修复看似浪漫,实则有些枯燥,一般包括配纸、清点、标叶码、补洞、溜口、喷水、压平、折叶、剪齐、锤平、压实、上纸捻、护叶、封皮、打眼、定线、贴书签等十几道工序,修复一本短则几天,长则数月。

  古籍修复要“对症下药”,不可盲目进行,不同破损类型有不同的修复方案。一经修复,保存得当,可传承千年。“古籍修复不是翻新,要修旧如旧,最大程度恢复书籍的原貌。”张奇说。

  中国是世界上保存古籍文献最为丰富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古籍总量达5000余万册(件)。中国于2007年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使古籍保护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吉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王丽华介绍,在国家政策助推下,该馆在修复保护、数字化、整理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有长足进步,近十年来已修复古籍约2万叶(古籍纸张一般沿版心对折,空白面朝里,文字面在外,叠起来装订,称为“筒子叶”)。

  古籍具有特殊性,作为文物必须保护,作为文献必须为读者所用,二者存在矛盾。王丽华介绍,数字化是目前最好的保护办法,该馆已经完成古籍数字化8.6万叶。

  家谱文献、金石拓片、明清诗文集是吉林大学图书馆藏书的三大特色,其中颇受外界关注的是家谱文献,每年都有许多海内外人士来寻根问祖。“说实话,解答这些咨询的工作量很大,但数字化和影印出版能解决这个问题。”王丽华说。

  王丽华介绍,古籍数字化已经列入吉林大学图书馆的重点工作,一期项目接近尾声,古籍在线阅读平台即将与读者见面,二期项目已进入招标采购阶段。随着数字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也将步入数智化时代。(完)

  7月16日,在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开幕式暨签约仪式上,金壮龙提到,“党中央高度重视产业转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作出重要指示”。

  李淳告诉新京报记者,首席合规官作为核心管理层岗位,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收益,其设立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对合规的理解,以及是否接受严格监管的意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赵秀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楼市跟着人口走,作为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的一二线城市,其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每一个省份都选择省会作为现房销售试点,最近,部分小城市也加入了试点的范围,山西省近期就将省内普通地级市晋城作为现房销售的试点。

  中国天气网提醒,台风“海葵”风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需防范强风雨天气对城市运行、交通运输、渔业等的不利影响,上述地区公众注意提前做好台风防御措施。9月仍是我国台风活跃期,台风生成个数仅次于8月,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面和南海海域还将有1个台风生成,台风防御不容松懈。

  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3年9月25日起,降低存量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王介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