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终端元年开启 谁能抢占大模型时代的流量入口?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28 10:09:34

  来源:财联社

  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浪潮,正加速终端形态的进化。当前,端侧AI已经成为众多厂商重点布局领域。2024年,也被认为是AI终端元年。

  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展期间,荣耀、联想、中兴等企业都纷纷展示了AI落地终端的不同探索,试图抢占AI时代的流量入口。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预测,今年AI手机发货将占比为11%,而至2030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90%。

  ▍低功耗的AI算力是大模型装进手机的关键

  荣耀展示了两项端侧AI技术。其一是AI离焦护眼技术,能够在屏幕上模拟出离焦显示效果,根据用户的用眼习惯和环境,让手机屏幕变成为用户定制的“离焦镜”,进而帮助其在看手机时舒缓视力。

  另一项是AI换脸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电信反诈。基于端侧AI能力,这项技术可以自主识别视频通话中的画面要素,如果检测到视频内容存在AI换脸,将向用户发出风险提醒。这项技术会在折叠屏手机Magic V3上实现首发

  荣耀CEO赵明在采访中介绍,过去3年,荣耀一直在AI方面重金投入。“头两年的AI投入,在消费者体验上表现不明显,因为主要在打地基,构建低功耗的引擎、算法等等。对于荣耀而言,我们仍坚持在端侧进行相应的处理,当消费者调用网络AI能力的时候,提供更好的数据安全上的支持和保护。”

  把大模型装入智能手机,对功耗和算力带来了新的要求。赵明表示,低功耗的AI引擎和算法,是端侧AI未来一个核心工作点。同时,会与跟云端大模型结合,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AI翻译、修图等。

  联想则展示了两款AI手机联想moto X50 Ultra AI元启版、联想moto razr 50 Ultra AI元启版。这两款AI手机,均可运行超6B算力的天禧大模型,并通过天禧AS与AI PC等AI终端实现协同工作。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对《科创板日报》表示,个人智能体会成为未来个人客户的第一入口。为此,联想推出了天禧智能体系统(天禧AS),包括天禧个人大模型和个人智能体小天。小天具备个人知识库、AI应用平台、超级互联、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特性。“我们计划把天禧智能体系统,装入每一个AI终端中。未来,你想干什么,就告诉小天,它帮你去干。

  除了手机外,PC也是大模型落地终端的关键产品。赵明透露,在笔记本方面,荣耀将会推出一款与众不同的AI PC,在功能、设计思路和美学上都将有颠覆性创新。

  联想则在MWC上海展前夕发布了AI PC新品,包括联想YOGA Air 14s 骁龙AI元启版、联想YOGA Air 14c AI元启版、拯救者Y9000P AI元启版。其中,联想YOGA Air 14s 骁龙AI元启版,是全球首款搭载高通骁龙 X Elite 处理器的AI PC产品

  刘军称,今年是AI终端革命性的一年,将进一步带动PC的应用。“目前,我们一共有大概上万AI PC客户,每天都能够服务好他们,知道他们使用的情况,而且数量与日俱增。”

  ▍AI终端还处于起步阶段

  除了终端厂商外,三大运营商也试图争夺AI时代的流量入口。中国移动推出了云手机业务,可针对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AI、观赛、追剧等服务。记者在现场获悉,该业务已有2000万注册用户

  在MWC上海期间,中国移动发布了AI终端发展策略,从拳头产品打磨,应用新生态共建,技术底座夯实三方面协同产业链共同探索,推进端侧AI演进。

  中国移动还在会上发布了《中国移动生成式AI终端产品指引》,从发展趋势、关键技术、终端形态、应用生态、架构体系等多维度系统阐述AI终端,首次提出AI终端端云协同架构体系,发挥端侧小参数模型和云侧大参数模型各自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更低成本的AI终端使用体验,并联合终端厂商、芯片厂商正式成立终端智能体联盟。

  不过,对于AI终端的现状,IDC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坦言,今年端侧AI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消费者层面感知不强。“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用户的接受需要时间。个人判断其发展拐点,最快要等到后年。”

  XREAL联合创始人吴克艰同样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AI对终端的升级,对消费者来说吸引力仍不足。

  “一方面,大模型技术需要再进步,另一方面,AI如何与这些具体的硬件产品相结合,比如手机、电脑等设备怎么结合令其真正实现系统级交互,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这仍需要很长的时间。”

  ▍谁是AI落地的最好载体?

  在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代人机交互终端究竟是什么模样,可谓业内热议的话题。对此,吴克艰认为,AR是AI最好的硬件终端, AI可能是AR最好的交互形式

  “大模型热潮来临之前,大家想到的是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眼动交互等传统方式。如今大模型加持下,没有键盘、没有鼠标、没有触屏,自然地以语音、图像方式与硬件设备交互,为AR设备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但吴克艰强调,当下的AR/VR设备还是阶段性产品。“AR/VR设备的瓶颈在于,未能达到即轻薄又舒适佩戴,同时有很多功能的状态。一方面硬件技术有瓶颈,另一方面3D内容有所缺失。在光学显示模块,以及电池、芯片、无线通信等底层技术的限制下,大家只能做一些阶段性的产品。”

  吴克艰预计,未来的几年之内,随着大模型、光学技术等的发展,AR眼镜很有可能出现小爆发

  此前,Meta已发布首款AI眼镜Ray-Ban Meta,第三方机构预测其销量已破百万台,远超出了预期。

  从一季度IDC、CINNO Research等的数据来看,VR需求相对疲软,AR这类更轻量级的产品展现活跃态势。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MR和VR均有大幅下降,MR出货3.4万台,同比下滑52.7%;VR出货2.2万台,同比下滑72.6%。而AR出货0.8万台,同比上涨119.2%;ER出货4.4万台,同比上涨136.2%。 其中,AR市场以一体式眼镜为主,ER市场目前以分体式眼镜为主。

  “我个人判断,在未来三、四年那个时间点,AR可能就有机会呈现10倍的增长。” 吴克艰说。

责任编辑:尉旖涵

  论文作者提醒说,这些贸易损失风险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严峻,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严重依赖海上贸易。(完)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发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移民卡车”惨剧,再次将美国长期存在的移民人权问题曝光在世人面前。6月27日,在得州圣安东尼奥市一辆被遗弃的卡车里发现了53名移民的遗体,这也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移民死亡事件之一。13岁的危地马拉少年西帕克是遇难者之一,他的表兄弟特帕兹也在这场悲剧中丧生。

怕72岁的炳来大爷听不清

  沪港科创合作如何再上新台阶?梁洁芹建议,进一步完善科创合作机制,在现有的沪港合作机制下,设立“沪港科创合作专班”,开展常态化的直接筹划、对话和沟通;深化两地高校科创合作,更好利用香港大学的科研优势和上海高校的资源优势,推动更多沪港高校通过建立科创相关专业“双学位”项目的方式,让更多符合资格的内地大学生有机会到香港或海外的大学进修和交流,同时推动更多香港高校在上海建立科研中心。

  “经常我在外面,有人问我是哪里人,当我说巴基斯坦人时,大家都会带着笑意亲切地喊我‘巴铁’。”哈西说,每每这时候都会感觉到心里暖暖的,有种在家乡的感觉。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1月13日电(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作为一所以国际化为办学特色的语言类高校,我们积极构建‘小语种’特色发展新格局,已与泰国两所大学共建国际学院,拓展了广西与东盟国家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广西政协委员、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韦茜说。

黎士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