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揭示晋南唐代佛教传播价值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27 18:26:19

  中新网太原6月27日电 (记者 李庭耀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7日对外公布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发掘资料,这是一处以唐代为主的摩崖造像,且是临汾地区乃至晋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群,对研究晋南唐代佛教造像以及密宗信仰来源和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8月至12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霍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霍州千佛崖摩崖造 像及窟前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和清理,并对摩崖造像进行了初步研

  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西南7公里处的汾河东岸山崖上,山势南北走向,像分布于长34米、高约12米的崖面,分布面积约300平方米。造像中部以北保存较南部好,北部以体型高大的倚坐佛为主尊,周围分布约110龛,存在避让、打破、借用关系。

  同时,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共发现20处题记,大多保存较差,时代集中在唐开元年间至天宝年间,较早的题记时代为开元二年、开元五年、开元十一年,天宝年间有天宝三载、天宝十四载,最晚的题记时代为明正德三年。题记涉及人名、官名、地名、佛(菩萨)名称等。

  另外,霍州千佛崖至少有五处线刻图案,位置比较集中分布在崖壁中部及偏下,保存极差,图案内容均为礼佛供养人,有男有女,手执莲蕾、行炉,多行跪坐、胡跪之礼。

  考古专家认为,根据雕刻状况以及存在的题记判断,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是以本地官员为主的民间信徒开凿的功德龛像群,反映了当时此地民间信仰比较兴盛的情况。

  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共有五身十一面观音像,其中四身保存完整,是十分重要的密宗信仰造像。山西除霍州千佛崖发现十一面观音造像外,目前仅在太原天龙山石窟发现有十一面观音石像,但二者的十一面排列方式不同。

  考古专家认为,霍州千佛崖摩崖造像是山西中南部尤其是汾河中游分布面积最大、单体造像体型较大、内容题材十分丰富的佛教石刻造像群,保存完整的十一面观音造像对研究密宗思想在中原内地的传播范围、途径、来源,尤其唐代山西密宗的空间分布和时间途传均是极其重要的研究材料。(完)

  “禁燃令”政策之所以越来越严格,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仍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重要的考量。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导师朱晋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方面,燃放烟花爆竹容易产生火灾、引发伤人事件等;另一方面,烟花爆竹燃放会与烧煤、烧秸秆一样,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金属微颗粒等物质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燃放过程中产生的爆炸声还会引发噪声污染,进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022年韩国的进出口情况同全球贸易的曲线十分贴合。纵观韩国进出口全年数据,2022年,韩国出口情况在上半年一直相对稳健,但在下半年开始出现急剧放缓迹象。

  首发募集资金最高的两家上市公司为中国移动、中国海油,分别为519.81亿元、322.92亿元。另外,联影医疗、海光信息、晶科能源3家公司的首发募集资金也超过了百亿。

  2022年10月17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记者招待会。在谈到关于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措施及成效问题时,中组部副部长徐启方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结合中央巡视,对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200余家中央单位全覆盖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开展“三超两乱”、“裸官”问题、因私出国(境)证照、中管金融单位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和违规安排近亲属在本系统从业等专项整治。

  针对性配药解决了白粉虱问题后,戴龙旺还带来了湿法闷棚新技术。“过去我们常用干法技术,大棚内温度升起来后,虫子就往地里钻。”钟光平说,“现在每次倒茬前,大棚里浸水上肥,闷上一个月,这项技术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20%以上。”

  解放军报讯 陈超爽、王孝经报道:“接上级通报,某地发生‘生化污染’,应急医学救援队前出救援……”冬日,渤海湾畔,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划破海空,海军某试训基地医院一场应急救援演练拉开帷幕。救援队队员闻令而动,越障碍、穿硝烟,快速奔向目标区域。

王子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