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上海模式”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01 23:02:27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张馨予

  发于2024.6.3总第114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在一些城市,居民在原拆原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居民自主发起,居民主导,居民参与住宅楼设计,居民出资一部分。而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老旧小区的拆除重建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政府对于全市老旧小区拆建有一个长远规划,并且,一个小区动辄上亿元的拆除重建费用完全由政府出资。

  为什么上海会对原拆原建采取如此大包大揽的做法?在了解上海住房建设的历史之后,我的疑问才得到解答。

  1949年之后,上海建设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到1978年,上海新增住房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中工人新村就占1139万平方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工人新村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工人新村几乎都是一套房子分配给几户人家,两三户甚至七八户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几十年来,“厨卫合用”不仅是居民矛盾的导火索,也带来了种种安全隐患。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新增病例主要就集中在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厨卫合用的工人新村。因此,上海更有动力自上而下地“消灭”厨卫合用的老旧小区。此外,除了上海,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城市拥有这样的财力。

  必须承认,不需要居民出一分钱的原拆原建非常奢侈。正因如此,当许多城市的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到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上海老旧小区的居民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温情。

  然而即便是这样,原拆原建项目在上海也并不是总能够顺利地推进。当原拆原建成为一项福利,人们难免有不同的需求和各种欲望。为了实现最大公约数,一些小区从征询意见到最终启动花费了数年时间,工作人员要与成百上千的居民反复沟通。

  一位拆除重建项目负责人告诉我,在居民签约率 终于实现100%的那天夜晚,他坐在车里打开音响,感到音乐从来没有这么动听过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0期

  巴基斯坦洪扎商会企业家shah jahan表示,此次中国塔县边民互市贸易区携商务考察团抵达巴基斯坦意义重大,可为巴基斯坦采购商拓展商品采购渠道,也可为巴基斯坦出口企业依托边民互市免税政策获得优势销售通道,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完)

  “当前,要同步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企业的主动性,通过政府、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努力,打造良性金融服务环境的生态圈。”连君斌以促进外资金融机构发展为例称,“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改革试点业务中,建议探索允许外资银行参与试点业务的优惠政策。”

  “觉得来乡村创业可能还是要看性格,这里适合喜欢安静做事,然后动手能力较强的人。而没有暖气、外卖匮乏,则会让一些习惯城市生活的人知难而退。”关佳蓉称,房租低、停车方便、运营压力小、人际关系简单,是不断有人来村里创业的主因。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8日电 1月7日,第五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举办。2022年两位一丹奖得主、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荣休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就教育转型等话题展开演讲和对话。

  在付自雄看来,此次地校联手挂牌成立“中国药都·樟树明医传承工作站”,旨在通过共享信息、共享人才、技术、产品的合作模式,助力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将“樟帮中医药一条街”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群众看中医的首选地、中医师学习实践的加油站,从而打响“看中医到樟树”品牌。

  表示由于工作安排不周

林思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