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变糖尿病”全球项目升级为“驱动改变 健康城市”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13 20:33:42

  中新网厦门6月12日电 (记者 杨伏山)2024年,正值“城市改变糖尿病”项目全球及中国开展十周年。11日,该项目在厦门宣布升级为“驱动改变 健康城市”,并发布未来三年的主题,依次为健康体重、健康膳食、健康运动。

  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厦门市预防医学会学术支持的“驱动改变 健康城市”慢病防控圆桌会11日在厦门举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及卫生部的官员,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杭州、厦门六个项目城市代表受邀莅会分享并交流慢病防控相关经验及成果。

  当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超过半数人口都住在城市。城市也是实现健康的关键场所,《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中认为,健康是任何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标志之一,健康使城市对全体居民而言更包容、更安全、更有活力。

  丹麦驻华大使马磊表示,健康是共同的责任,城市能成为行动的最前沿。城市的领导者处于一个最佳的位置能够推动变革,来改善居民的健康,来触及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群体。“我们祝贺“城市改变糖尿病”升级为“驱动改变 健康城市”,她将专注于更广泛的慢性病预防愿景,这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事业,我全心全意地支持。”

  厦门市副市长廖华生在致辞中说,十年间,“城市改变糖尿病”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厦门在其中也获益良多。今年,项目将升级为“驱动 改变 健康城市”更值得期待。相信在各国城市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项事业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城市改变糖尿病”全球项目于2014年发起并引入中国,至今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杭州、厦门6个中国城市在内的全球47个城市加入其中,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参与“城市改变糖尿病”项目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十年来,项目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受到各级卫生部门的支持和肯定,并累计与20余个政府主管部门、学术机构或社会组织以及40余位糖尿病权威专家深入合作,共同应对糖尿病的健康挑战。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灵芝表示,“城市改变糖尿病”项目提倡跨领域的多方合作,与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项目推广平台的融合将项目影响力推向新的高度。“这一合作使得项目快速覆盖到全国77个城市的98个示范区,100多个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也参与其中。”

  当前,健康中国行动正在稳步实施,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健康融入万策的落实,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跨领域多部门合作的成功案例,形成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病共防、多病共管的慢性病防治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四级调研员魏涛在会上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联合相关部门,推动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以肥胖防控为抓手,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

  据项目方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应对健康挑战远不止局限于糖尿病,需要扩展至更多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要以更全面、更综合的视角来应对城市健康问题。此次,项目变革旨在继续扩展焦点领域和提升健康目标:倡导驱动改变,加强慢性病防治;倡导健康公平,关注重点人群;倡导共建宜居环境,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教授在会上表示,项目升级后提出的健康体重、健康膳食和健康运动,非常明确地提示公众关注生活方式的改善,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人们的健康需求。“希望‘驱动改变 健康城市’平台能够吸引更多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伙伴加入进来,共同探讨及分享更有效、更创新、可持续的慢性病防治方案,共同增进居民健康福祉。”她说。(完)

  这37个田野考古项目包括史前考古10项、夏商周考古10项、汉唐考古13项、边疆考古4项,时代上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宋元明清时期;内容上涵盖现代人起源及扩散、农业起源、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文明起源、南岛语族起源和扩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研究课题。

  沾化区是中国众多撤县设区的市辖区之一。民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全国共撤销了149个县,增加了120个市辖区。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对本报记者说:“我国10年间市辖区增加120个,是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中心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同时也是整体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表现。”

  8日事件发生后,卢拉指责博索纳罗的行为对事件有鼓动作用。外媒还报道称,骚乱发生之时,至少有一名博索纳罗家族的成员在示威人群中。不过,人在美国的博索纳罗通过社交媒体否认卢拉对他的指控,同时谴责示威者对国会的“入侵和掠夺”。

  1月9日6时,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2023年中国航天发射取得开门红。

  “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非遗元素的优势让我们底气十足。非遗让我受益良多,下一步我会围绕非遗展开自己的毕业研究。”荆兰淇对记者说。

  马峰也是《拂晓报》的记者。到村一年多时间,在报社支持下,他帮助村里修建了通到每家每户的水泥路和高标准农田,还建起了杂粮加工工厂和光伏项目。

曹雅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