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产能是从哪里来的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16 11:16:09

  中国的产能植根于本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立足内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生产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序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调动各方面生产积极性,逐步走出了短缺经济困境,产品供应能力也随之大幅提升。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产业逐步升级,国内需求的潜力不断增大并释放,进而推动生产能力的提升,这是一个相互激励促进的良性循环。当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巨大且还在稳定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已形成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2.5%,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推动中国生产能力扩大的主引擎。这些年,中国消费了世界上最多的汽车、家电、服装、黄金饰品等,没有国内巨大的产能支撑,靠进口是满足不了的。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需求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超大规模市场 的带动效应不断强化,产能也有望持续扩

  中国的产能内生于科技创新和生产效率提高。创新是生产力的“发动机”。中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23年有679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科技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锻造出更多比较优势。近些年,中国的“老三样”(手机、电脑、家用电器)和“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靠的是海量细分行业中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极致的效率改进,靠的是中国企业家的苦心孤诣、精益求精。中国在“新三样”领域,专利申请量已居全球前列;在一些科技前沿领域,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大量优秀科研成果涌现。尤其要看到的是,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配套完整,借助市场化力量,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快速形成高质量产能。彭博社文章认为,全球能源转型之所以有希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提供了低价、清洁的产品。中国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充满期待,不会因别国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轨卫星等领域处于领先位置,就千方百计找理由去指责批评、去打压遏制,而是真心实意学习和借鉴,在互学互鉴中共同为人类科技进步作贡献。同理,对中国技术领先的新能源等领域,发达国家也应从增进全人类福祉出发,秉持开放公允态度。

  中国的产能很大部分来自跨国企业。中国制造能够发展壮大,外资企业功不可没。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众多外资企业把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地,在华投资生产并向全球销售。这里面就有大量美资企业。比如,苹果能成为全球利润第二、市值最高的公司,离不开大量勤奋的中国工人和高效的“果链”企业,近期苹果公司宣布将扩大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以支持产品制造。再如,特斯拉去年生产的184.5万辆新能源汽车中,一半诞生于上海工厂,特斯拉汽车出口数量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近30%。跨国公司决策在母公司,生产在中国,销售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利润回流母国,形成多方受益的格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未来,随着一批跨国企业的化工、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在华相继投产,其竞争力和产能有望持续提升。

  中国的产能得益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纵观产业发展史,发达国家能够成功实现产业升级,既离不开市场作用,也需要政府产业政策引导支持。日本、德国、韩国等在二战后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政府对主导产业的政策支持。美国运用产业政策历史长、范围大,仅《芯片和科学法案》等就拟拨出高达520多亿美元的补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依托强大国内需求牵引,通过产业规划引导资源要素流动,积极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认真遵守补贴相关规则,推动产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比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但要看到,中国的产业政策并不违背市场规律,没有通过产业政策“以邻为壑”,排除别国竞争,也没有“拔苗助长”,盲目发展产业。中国将持续提高市场化水平,因地制宜实施好产业政策,让各个行业有序竞争、优胜劣汰,最终实现高质量供求平衡。

  9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目前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个人基本不缴纳或者仅缴纳少量的个人所得税。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以后,纳税人税收负担将进一步降低,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减税幅度更大。比如,纳税人有两个小孩,他的父亲或母亲年满60岁,按照新的扣除标准测算,这个纳税人每个月都可以多扣除3000元,一年就能多扣36000元。如果这个纳税人的年收入是20万元,那他的减税幅度就达到54%;如果这个纳税人的年收入是50万元,那他的减税幅度就达到14%。这对于增加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4月底,美国米尔肯研究院举行的一次年度会议吸引了全球商业领袖和投资者,美国金融动荡冲击世界经济是主要话题。而《日本经济新闻》的相关报道把焦点放在了“印度和印尼正用‘中国+1’加大吸引全球投资者”上。有印度企业家表示,印度正在经历“中国时刻”,中美贸易紧张等因素正使部分跨国公司将生产迁出中国,或者至少分散投资,而印度是它们的首选。美国主办方也认为,“如果印度抓住机会,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

  楼春豪认为,印度想从“中国+1”中极大获益面临一些固有挑战,特别是自身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取向、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掣肘、来自东南亚经济体的竞争等,都会影响其相关政策的效果。在他看来,越南、印尼、印度等国未来有潜力成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支点,但如果西方国家将过多泛政治化因素和阵营对抗思维掺杂进来,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中国不必过于担忧“中国+1”或“中国+N”带来的冲击,而是应致力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集团式”是指以一定级别人员的腐败为中心,波及到与该行为人相关联的各层当中。“链条式”是犯罪学中突出的一类犯罪模式,就是基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自发性关系,导致足坛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成为犯罪链条的一部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四)扩大台胞社会参与。支持台胞参与福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支持台胞深度参与福建当地社区建设、基层治理等实践活动。支持台胞加入相关行业性、学术性、专业性社会团体。开展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试点。支持台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评各级荣誉和奖项。鼓励台胞担任仲裁员、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检察联络员及司法辅助人员等,参与福建法治建设。

刘晓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