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阳智能“风农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央广网
2024-06-05 22:13:00

  5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 (中文简称“博鳌绿色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举办。如何更好地发挥并放大农村在多领域的产业优势,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成为论坛的主要议题。

  今年4月,《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正式出台,这不仅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乡村力量。通知出台以来备受各方关注,各地政府部门和企业更是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目前甘肃、山西等地已陆续下发明确建设指标,广大农村地区的风能资源开发迎来新一轮机遇期。

  作为国内风电行业龙头企业,明阳智能早在2022年已投资建设“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首批试点工程。2022年9月,由明阳智能作为投资建设主体的“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工程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开工建设,这是践行乡村振兴“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方案、率先开工建设的首批试点工程。淮滨县“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工程总规划装机容量为1.8GW,在该县19个乡镇安装295台6.25兆瓦的明阳风机。

  据悉,项目建成后,淮滨将成为全国首个村村覆盖风电的县,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发电量约43亿度,同等条件下相当于火电机组节约15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654.5万吨、二氧化碳36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建设还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盘活乡村存量集体用地作价入股、收益共享,使该县每年增加可观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并实现较高的税收收入,同时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真正让群众增收有保障、乡村振兴有力量。

  淮滨县有着良好的风能资源,明阳智能践行“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建设模式,最大化利用淮滨县风能资源,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打开空间。项目建设以就近就地消纳为主,对推动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风电开发利用新格局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因地制宜,自2018年“乡村友好型”风电场建设以来,明阳在项目模式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探索。为解决农村配电网消纳能力不足、电能质量差、噪音影响以及资源差和土地紧张的问题,明阳智能定制化研发适用不同环境的4MW-7.XMW风机机组、创新研发构网型并网技术、探索风机降噪技术、自研高混塔技术等解决方案,助力乡村风电全生命周期可持续运行。

  不止如此,明阳智能正在探索“风农融合”发展模式,即通过乡村资源整合开发,让“新能源+乡村振兴+文旅”成为可能,并从项目经济性分析层面详细分享了实施的可能性。从案例角度来说,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广西桂 林白蔑,黑龙江依兰、绥化北林,天津滨海新区等风电项目中助力乡村振兴,实实在在增加了当地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一直以来,明阳智能为推进农村能源革命、建立新型农村能源供应体系探索了有效经验,未来将继续探索带动农村电力系统升级,盘活农村资源,助力我国在绿色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何俊熹

  当然,不同国家体制不同、政策不同,中国不会出现大量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不会把农业发展的自主权、主动权拱手于人,但却面临着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挑战,一些地方也存在资本排挤小农户的倾向,部分农产品对外依存度高、有受制于人的隐忧……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将面临新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不可能一劳永逸。在今天,我们不仅需要持续强化国家粮食安全意识和措施,不断巩固提升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需要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为支撑,确保我们的老百姓始终买得到、买得起、吃得饱、吃得好。

  而市场规模的增长率于2018年-2020年则呈现下降趋势,从2018年的28.8%,下降到2020年的18.6%。艾瑞咨询预测,市场规模增长率将在2021-2025年保持稳定。

  算算这两本账,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目前并不需要下调。但标准之争也不是坏事,它让更多公众关注到高血压及早防治的重要性,更警示那些血压处于正常范围高值的人群,要尽快改变生活方式,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截至11月13日24时,“0909”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2例、无症状感染者3262例。累计治愈出院确诊病例29例,解除隔离无症状感染者651例。现有确诊病例73例、无症状感染者2611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

  “弱片”充斥大银幕,破坏了观众对院线电影的美好期待。随着流媒体的发展,观众的文化娱乐有了更多选择,对大银幕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把原本瞄准网络平台的作品简单地搬上大银幕,观众只会毫不犹豫地用脚投票,让不走心的电影尴尬离场。这两年,电影市场观影人次下滑加剧就从一个侧面说明,影片质量与观众期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长津湖》总制片人于冬表示,我们汇聚各方力量、克服困难完成影片的拍摄制作,就是为了打造一部足以流传影史的经典之作,用电影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王淑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