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澳洲联储加息的押注激增,澳元震荡上涨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27 14:15:34

  周三,澳大利亚月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指数显示,5月份年通胀率为4%,高于4月份的3.6%。彭博亚太区首席市场编辑David Ingles对月度CPI指标做出了回应,他表示:“在澳大利亚公布了第三份高于预期的通胀报告后,现金利率期货和掉期目前预测澳大利亚央行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接近50%。”

  在6月份的澳联储新闻发布会上,澳洲联储米歇尔·布洛克表示,澳联储董事会成员讨论了加息问题。加息讨论发生时,月度CPI指标为3.6%。

  消费者通胀预期上升可能会影响澳大利亚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模式。私人消费对澳大利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澳洲联储加息将取决于下一轮通胀数据。

  当投资者考虑澳大利亚通胀数据对澳洲联储利率走势的影响时,中国仍是另一个关注焦点。

  尽管通胀仍是焦点,但中国的工业利润数据可能产生影响。

  中国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从4.3%下降至3.4%,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从4.0%下降至0.7%。

  澳大利亚经济和澳元仍然对中国的经济指标敏感,中国占澳大利亚出口的1/3。此外,澳大利亚的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20%的劳动力从事与贸易相关的工作。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可能会影响需求、澳大利亚经济和澳元。

  2023年2月,中国工业亏损达到22.9%,随后2024年2月工业企业恢复盈利。

  当投资者考虑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数据时,美国经济指标可能会影响美联储的利率走势。

  周四晚些时候,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将引起投资者关注。经济学家预测,截至6月2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将从23.8万降至23.6万。

  降幅超过预期可能会降低投资者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押注。劳动力市场状况趋紧可能会支持工资增长并增加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增加可能会刺激消费支出和需求驱动的通胀。

  美联储利率长期维持高位可能会提高借贷成本、减少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需求驱动的通胀。其他统计数据包括最终GDP数据和耐用品订单。然而,除非GDP数据出现修正或耐用品订单出现下滑,否则这些数据可能仍将屈居于劳动力市场数据之下。

  短期预测上,澳元/美元的近期走势将取决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通胀数据。美国通胀数据低于预期,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分歧偏向澳元。澳 元月度CPI指标提高了投资者对澳洲联储8月加息的押

  相反,投资者对美联储9月加息的希望可能取决于周五公布的美国PCE通胀数据。

  澳元/美元技术分析

  FXEmpire分析师Bob Mason表示,澳元/美元仍稳固维持在50天和200天EMA上方,确认了看涨价格信号。

  突破0.66500美元可能预示着将向0.67003美元阻力位移动。澳元/美元突破0.67003美元阻力位可能使多头冲向0.67500美元。

  相反,如果澳元/美元跌破50日EMA,则可能预示着跌至200日EMA和0.65760美元的支撑位。

  14周期每日RSI读数为52.51,澳元可能升至0.67500美元,然后进入超买区域。

责任编辑:郭建

  新时代的“电小二”们也华丽变身为运送“绿电”的“绿电侠”。

  作为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考古学文化之一,仰韶文化涉及十个省区,广泛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以及湖北、河北、内蒙古等地。河南三门峡仰韶村遗址是仰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以国家级海洋科创服务平台布点建设为例,李抱希望国家和省级层面支持建设甬江实验室、东海实验室等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建设一批海洋新材料、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绿色资源开发等研究中心,争创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

  在能源需求扩大和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山西、内蒙古、宁夏三个能源大省GDP增速均进入24个省份中的前十。

  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方面:全年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5.8万件,办理维权援助申请7.1万件,受理纠纷调解8.8万件。

  答:在这批典型案例中,案例二涉案的是中外合资企业,案例四涉案的是外商独资企业。检察机关结合涉案的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各自特点,积极探索,努力帮助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项合规体系。在案例二涉案的中外合资企业合规整改过程中,检察机关发现涉案公司所属集团公司曾获得全球公认的企业社会责任权威评价机构评级金牌,但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却遇到了挑战。究其原因,涉案公司虽然意识到应当将国际ESG合规标准应用于中国本地企业,但该标准内容多为体系与原则性规定,在中国落地必然需要依据中国法规与中国实践经验进行细化。针对这一问题,检察机关与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协助涉案公司结合我国法律分析本地常见违规情况,识别可能导致企业刑事责任的风险点,建议在类似重大决策层面,应将个人责任与集体决策相结合,帮助企业完成制度落地。涉案公司所属集团公司以点带面,主动将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其他十余家企业均进行了内部合规整改,设立了风险监控与处理机制,真正实现了集团企业全面合规,保证了集团企业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曹欣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