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出海仍在起步阶段,东南亚却成天堂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13 17:57:47

  作者︱懂酒哥

  白酒国际化,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近两年来,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和消费环境的显著变化,白酒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阶段。“走出去”成为酒企寻找增长点的重要选择,“不出海就出局,慢出海也出局”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然而,白酒“出海”并非一帆风顺,如何走得快、走得远成为酒企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东南亚受酒企追捧

  近日,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率队,随贵州省经贸团先后走进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老挝等国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并举办茅台品牌推广活动、召开区域经销商座谈会,密集释放了茅台国际化市场开拓的强信号。

  “东南亚市场华人华商聚集、中资企业力量强、发展势头良好,在茅台国际化道路中大有可为。在华人华商的带领和渠道商的共同努力下,茅台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东南亚日渐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王莉表示。

  近年来,东南亚已经成为白酒产品主要的出口国。根据进出口分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白酒到缅甸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48%和75%,均价高达204美元/升,均价在前十大出口目的地中仅次于德国。

  在酒的消费方面,东南亚市场对中国白酒的接受度日益提高。尤其是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赢得了东南亚消费者的喜爱。中国白酒在东南亚的消费场景多样,包括餐馆、聚会、自饮以及作为礼物赠送等。东南亚消费者对于白酒的醇厚口感和独特风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尝试并购买。

  东南亚为何成为白酒“走出去”的主阵地?目前,整个东南亚地区人口超过6亿,是海外华人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仅马来西亚的华人族群便有740万之多。大量的中国驻外机构、中资企业等,对中国文化接受度较高,是中国白酒出海不可忽略的关键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国外销售酒的主力是国外的中资机构和华人。白酒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交流,而文化的交流是经济的强弱的体现。文化的影响是从经济强的地区向经济弱的地区扩散。外国人不懂中国白酒品牌,归根是对中国文化的陌生。但是随着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华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经济的建设中,这些人同时也担当着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其中中国白酒就是中国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华人也在通过多种方式传播中国白酒。

  与此同时,东南亚政局稳定,是全球经济活力较好的市场。从市场成长性来看,东南亚中产阶级的崛起,与针对中高端市场发展的白酒产品有着极高的契合度。来自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预测,预计到2030年,东南亚中产阶级的人口占比将达到67%,消费升级蓄势待发。此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已经在政治、经济、金融、基建、贸易、产业分工等领域深度合作。

  白酒出海仍在起步阶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白酒出海的成绩并不突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酒商品累计出口量1.5万千升,同比下降5.5%;累计出口总额为8亿美元,同比增长12%。虽然白酒出口额增速喜人,但相对于白酒行业整体收入,也是微乎其微。2023年,白酒出口额与中酒协公布的行业收入相比,仅占0.7%。

  综合年报数据来看,2023年境外营收同比增速最快的酒业上市公司是华致酒行,同比增长1374%,其次是酒鬼酒,国外营收同比增长101%。但两家境外收入或国外收入占营收比重均未超过1%。

  在白酒出口方面,贵州茅台依然稳坐龙头宝座。2023年,该公司的国外收入占我国白酒出口额的77%。在5月29日的股东大会上,茅台方面表示,已将国际化作为顶层战略之一。据悉,截止到2023年年底,茅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64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106家经销商,并开设了44个专卖店和3家茅台文化体验馆。

  而即使是“龙头”,根据年报数据,2023年,贵州茅台在国外的销量跌破2000吨,同比下降2%,实现国外营业收入43.5亿元,仅同比微增2.61%,远低于国内业务。

  是什么横亘在白酒的“出海”之路上?事实上,白酒国际化本身是一个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投资风险超高的项目,这一系列问题直接阻碍着白酒国际化的步伐。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产业分类中,各国对烈酒的管控严格程度仅次于药品,高于食品,为白酒推广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同时,白酒面临的关税壁垒则更为棘手。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今年“两会”期间谈到,目前烈酒进入中国“一路绿灯”,但白酒出口海外“一路关卡”,海外普遍对中国白酒课以重税,个别国家征收综合税率高达300%,致使中国白酒国际市场准入成本高、海外终端零售价格高,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此外,白酒文化的输出也成为一大难题。中国白酒种类多,国外消费者对白酒认知有限,导致海外受众对白酒接受程度较低,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显示,国际市场对白酒的认知度仅有0.7%。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曾经直言,“白酒出海难本质上是文化认同难。”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表示,白酒国际化是一个长期使命,要提升国外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培育消费习惯,更需要融入当地文化来建立品牌信任,这些都需要更多白酒骨干企业持续发力。

  路虽远,行则 将至。中国白酒的“大航海时代”已然开启,我们期待中国白酒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去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品牌全球化。

责任编辑:李显杰

  美国媒体称基辛格的突然访华“令人惊讶”,同时关注到他在中国受到的高规格礼遇。美联社称,在双边关系急剧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希望基辛格的访问能使中美关系恢复积极的发展势头。

  在救援的同时,我们组织专业力量,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经查,与体育馆毗邻的教学综合楼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违规将保温建筑材料珍珠岩堆置体育馆屋顶。受降雨影响,珍珠岩浸水增重,导致屋顶荷载增大、引发坍塌。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教学综合楼施工单位相关责任人立案侦查,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省政府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将对该起事故进行全面深入调查。我们将配合调查组尽快查明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

  “今年中药材持续涨价的直接原因是游资涌入与中间商囤货炒作。”邓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游动资本自身难以精准进行中药材囤积,实现低价购入、高价卖出。现实中,他们倾向于与掌握中药材生产信息、价格信息、交易信息的经销商、咨询公司等合作,在充分把握产业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大量囤储中药材,通过炒作与垄断来控制价格,谋取暴利。

  另一个难题来自物流。定西偏远,物流成本高,再加上西部电商发展整体滞后,导致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容量和效率都受到限制。“西安、郑州的分拨中心比较大,一天几百个挂车都能中转过来,但西北这边,哪怕只有几十个挂车,人手设备也跟不上,货总得在那里压个四五天。”杨小强坦言。

  也有些是政治性的。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订单和产能被迫向外转移,正常贸易往来受阻。据中方统计,上半年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8.4%,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同比降幅达12%,这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少有。

  她在四川工作过半年,但定西口音没变,为了让视频看起来更真实,说几句话,她就得埋头扒拉一口宽粉。身后的晒架上,半身长的宽粉雪白如练,衬得皮肤黝黑的圆脸盘姑娘愈加粗糙。

林良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