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光催化新矿物材料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01 22:23:06

  中新社贵阳3月28日电 (记者 蒲文思)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悉,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颗粒开展研究,在月壤玻璃珠表面微陨石撞击坑中发现一系列含钛的蒸发沉积颗粒,这是此前未被识别的太空风化产物。

  该研究结果完善了对月球表面太空风化过程的认识,也为理解太阳系其他无大气天体表面的空间风化过程提供线索。

  相关资料介绍,太空风化是月球及太阳系其它无大气天体表面的改造过程之一,包括微陨石轰击、太阳风离子注入、高能宇宙射线作用等,其中月球表面的微陨石轰击环境具有粒径小、速度快、通量大等特点。

  高速微陨石轰击月壤可通过高温熔融、破碎、气化、沉积、胶结等机制改造月壤的物质组成、成分、光谱、物理性质等。由于月表物质组成多样、微陨石轰击过程复杂、轰击产物不稳定等多因素的耦合影响,关于月球表面微陨石轰击的改造机制及其效应认识不完善,甚至存在争议。

  对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澳门科技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通过对嫦娥五号月壤颗粒开展研究,在月壤玻璃珠表面微陨石撞击坑中发现一系列含钛的蒸发沉积颗粒,TEM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含钛颗粒为金红石、三方结构Ti2O和三斜结构Ti2O三种钛纳米矿物。其中,三方结构Ti2O和三斜结构Ti2O两种物相,此前尚未在天然地质样品中被发现,而在材料学领域,Ti2O是一种可在实验室内制备的光催化薄膜材料。由于金红石和Ti2O是有效的天然光催矿物材料,该项研究因此提出了月球表面太空风化过程可以改变月壤光催化特性的新观点。

  此次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天 文学》(Nature Astronomy)。(完)

  火灾发生后,周围居民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视频。视频评论区,多个网友称,自己的亲人还在厂里,暂未取得联系。现场视频显示,整个厂房已经变得黢黑、变形。

  高某辰,现住址无为市,11月20日乘坐D1611次列车(15车)到达济南,换乘G321次列车(10车)抵无为,闭环转运至隔离点。已转定点医院医学观察。

  专家指出,这个纠正来得正当其时。一方面,目前多地的财政已经很难再支撑一轮又一轮全员核酸,近期多地开始对核酸收费就是证明;另一方面,随着过去一段时间的常态化核酸普及,一些地方的核酸检测实际上已经陷于低效甚至无效。

  近两年,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变成了国家行为。任建明透露,从2021年1月开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委等机构的推动下,成立了专家组,专家组成员既包括学界的专家,也包括从事实务的领导干部,专家组围绕设立纪检监察一级学科进行论证,论证在2022年6月完成。

  不过,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纪检监察学的发展仍有待探索。张震介绍,在培养及教育模式上,全国各个高校仍在不断探索,各有特色,有的学校偏向党史党建,有的偏向马克思主义,“像我们学校,主要是以法学为主,整合了党内法规等学科”。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卫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在核酸点的设置上,表面看是一个资源优化问题,更本质的是如何开展常态化核酸,其目标是在尽可能缩小核酸检测范围、降低频次的基础上又保证对疫情的有效、精准监测。比如在非疫地区,如果未来核酸采样只面向高风险人群、重点人群,是否还有必要在每个小区内都设置采样点,如果减少,又应该以怎样的密度布局。

袁承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