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国家代表走访云南普洱 共探农业环境合作未来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03 10:35:21

  中新社普洱6月2日电 (罗婕)“农业生产不仅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也可通过农业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的办法。”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山·乌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澜湄国家需携手加强农业环境合作,分享各国经验,保证粮食安全、拓宽农业发展前景。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月30日至6月2日,“2024澜湄周-绿色澜湄计划:能力建设伙伴关系”活动在中国云南举办。澜湄国家官员、专家学者等30余人走进普洱市,围绕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绿色价值链构建、气候适应社区、环境质量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等主题开展调研考察。

  普洱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 南三国接壤,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2013年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普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世界咖啡种植黄金带”,是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澜湄各国代表探访普洱咖啡种植场、鲜果加工厂等,了解咖啡产业为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的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管理探索。

  老挝亦有世界知名咖啡产区,种植历史悠久。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院长利亚内塞·布曼尼万表示,此次看到云南良好的咖啡种植、加工条件,深入了解当地咖企探索咖啡废料、废水等处理方式,“我将把这里环境友好的咖啡生产经验带回老挝。”

  普洱市宁洱县森林面积428.14万亩,林业碳汇资源丰富,是中国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开展碳汇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并推进碳汇计量监测和碳汇交易及金融模式示范工程建设。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处长昂图汉介绍,缅甸正探索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推进森林保护区面积增加。宁洱森林覆盖率超过77%,当地探索的碳汇计量、交易和金融模式经验对澜湄国家有重要启发,“希望能跟中国多多取经。”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副研究员钱钊晖建议,澜湄国家可将气候变化议题纳入农业绿色发展框架,支持区域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可与国际伙伴构建区域农业绿色价值链知识分享伙伴关系网络,探索可持续发展方案。

  此次活动由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云南中心/云南省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中心协办。(完)

  5月1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今年与三年前相比招聘的企业数量减少很多。张雨蒙研究生学的会计,虽然其间也收到过小公司的offer,但她还不想去。“没想到读完研后已经找不到本科时那样的工作了。”

  范明政启程访华之日,越南《人民报》发表社论称,此访“是在两国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背景下进行的,特别是在阮富仲总书记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2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之后,经贸及其他领域合作不断发展和深化”。

  这份长达10页的解密报告由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6月23日发表在其官网上,之后引发英国路透社、英国《卫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外媒的关注和报道。

  到了2023年一季度,印度市场销量排名出现较大变化。三星以20%市场份额排名第一,vivo以17%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小米以16%市场份额排名第三,OPPO和realme排在其后。中国手机品牌在当地市场约占50%的市场份额。

  由于外企在印度频频遭遇打压,印度也被称作“外企坟场”。李钦曾撰文分析,外资企业在印度遭受的各种调查、处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魔幻”的印度法律制度所致。印度的法律可以用十五个字来概括:“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

杨智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