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院里的轻骑兵”: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28 23:13:53

  中新网兴安盟6月27日电 题:“庄稼院里的轻骑兵”: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新农村,新气象,党的光辉照山乡。宝石湖水翻波浪,老头山下致富忙……”近日,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到人民中间去”乌兰牧骑交流演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兴安盟突泉县乌兰牧骑和科右中旗乌兰牧骑的“舞台”定在了科右中旗,队员们带着他们的拿手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

  现场,突泉县乌兰牧骑队员表演的拉场戏《老谢相亲记》逗得观众捧腹大笑,掌声不断。

  “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戏,特别接地气,演员们的表演很到位,特别是剧中董金花的扮演者,演得太像我身边的人了,有意思。”科右中旗居民赵亚芹边看演出,边感慨。

  赵亚芹口中董金花的扮演者,是国家一级演员、突泉县乌兰牧骑队长董金梅。从业27年来,她扎根基层,把一大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了自己热爱的文艺事业。

  1979年出生的董金梅从小对音乐有着别样的天赋。“中学毕业后,我就选择了兴安盟艺术职业学校进行学习,那个时候学习很刻苦,因为自己特别爱好音乐。”回忆起当年刚进艺术学校的模样,董金梅仍觉得热爱是她的初心。

  董金梅希望把梦想当作事业来做。1997年,她考入突泉县文工团(现突泉县乌兰牧骑)工作。

  “‘蓝天为幕布,大地为舞台’。我已数不清像这样的演出有过多少场。27年来,我和突泉县乌兰牧骑队员们常常既要唱歌跳舞,还要兼主持人、唱小戏,一场演出基本没有喘息的时间。”董金梅回忆说,在那个文化艺术相对匮乏的年代里,乌兰牧骑演出特别受欢迎,那时下乡进村演出坐着破旧的柴油车,下车时,队员们个个灰头土脸。要是遇到道路崎岖,车进不去的时候,队员们就自己背着服装和乐器徒步走。

  “每当听说有演出的时候,村民早早地就在广场上等着。有时候村民会跟着我们走,我们演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回忆过往,董金梅心中充满感动。

  近年来,董金梅带领乌兰牧骑队员不断摸索创新工作形式,开展“党旗飘扬100村”活动,进校园建立“小石榴籽培训基地”,进社区开设志愿服务队点对点辅导,并向突泉县9个乡镇188个行政村发出“点单式服务”征集信息,定点定项开展群众需要服务模式。

  董金梅说,乌兰牧骑意为“红色的嫩芽”,象征着让红色文化生根发芽,这需要把根深深扎进生活的沃土,扎进百姓心 里。“这些年,我们的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这源于观众的文化和生产生活需求。”

  拉场戏《爷们娘们和“村官”》是由突泉县乌兰牧骑老中青三代队员共同打造的经典作品,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精品剧目奖。

  这些年,董金梅会让青年乌兰牧骑队员发挥力量,参与创作。

  “在队长的带领下,团队始终保持着老带新、传帮带的传统。”突泉县乌兰牧骑指导员马金东说。

  “95后”队员张鑫感触颇深:“入队这段时间,我感觉我们这支队伍一直焕发着青春活力。”

  “随着时代进步,群众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做好庄稼院里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董金梅信心满满。(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台北1月18日电 农历新春将近,18日发布的一项“劳工过年计划与新春消费商机调查”显示,台湾有六成九上班族表示,自己在兔年农历年前有“手头吃紧”的情况,比例高于去年的65.3%。

  2023年,“古”风起,扬新帆。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中国品牌之旅再次起航。温暖的灯笼,点亮了中国年文化,也点亮了无数美好期许。

  2023年1月18日14时6分(北京时间),印尼马鲁古海北部海域(北纬2.85度,东经127.22度)发生7.0级地震。中国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但不会对中国沿岸造成影响。

  4045次列车的列车长何斌告诉记者,该趟列车运行全程431公里,单程运行9小时52分,沿途站停32站,其中14个站每天只有这一趟列车经过。“不少地处林区的村屯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每遇大雪封山,4045次列车便是当地民众与外界联通的唯一选择。”

  据悉,此次接种的儿童五联疫苗来自赛诺菲疫苗,可同时预防5种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疾病,包括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入性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等)。若采用分别接种单种疫苗的方式,宝宝共需接种12剂次才能实现以上5种疾病的全程免疫,而全程选择五联疫苗则仅需接种4剂次。此外,五联疫苗最早在2月龄即可开始接种,也能够让宝宝获得更为“全面”的守护。

  近年来,阿拉善右旗依托骆驼种质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科研+企业+基地+农牧户”发展模式,扶持发展驼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聚力打造驼奶产业集散中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富民效益共赢,骆驼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亮丽名片。(完)

刘雅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