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日产10吨氢气液化工厂即将投产 “氢”能商业化拐点加速到来

来源: 格隆汇
2024-06-30 18:14:14

  中新网苏州6月1日电 (记者 魏园 唐娟)“10吨/天大规模氢气液化工厂不久前完成了试运行前的首次评审会。所用装置是国内首套大规模10吨级氢液化装置,标志着液氢超级工程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液氢制储运领域的空白。”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战略总监魏蔚表示,这一产能是液氢走向商业化生产的经济平衡点,是液氢利用从航天试验走向工 业和民用的重要契机。

  5月31日,中国新闻网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张家港市的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国内首台10TPD氢液化工厂核心设备正是从该工厂下线并在山东省的齐鲁氢能液氢工厂进行应用。魏蔚表示,装备采用国际先进的多级预冷氢膨胀制冷技术,核心设备20K氢液化冷箱和多台氢膨胀机采用紧凑高效的结构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装备克服了氢气液化规模小、能耗高的痛点,可大幅降低液氢的生产成本。同时对于加速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为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绿氢,从西部及深远海到东部的输送提供重要保障。

  新技术催生新产业,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年报显示,氢能产业正迅速成为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共发布438项氢能政策,包括发展规划、财政支持和项目支持等。此外,全国已建成运营燃料电池热电联产与发电项目91个,覆盖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计规模达19.3兆瓦。氢的生产和消费价格指数均有所下降,显示出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

  在张家港国富氢能的生产基地,可以看到氢能全产业链高端装备的完整生产线。从为国内首台大功率氢能源调车机车“氢龙一号”,提供国内最大储氢能力的供氢系统,到北京冬奥会赛事期间,为交通接驳保障服务的氢能客车提供首批国产车载供氢系统,再到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氢能载客车辆提供车载供氢系统,国富氢能致力氢能装备的智能化、规模化、国产化制造,成为江苏省新能源集群氢能产业链中准链主企业。30多家氢能企业在张家港集聚,形成了百亿级的氢能产业创新集群。

  以需求为导向,带动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我们正在继续研发液氢的储运环节产品,如满足水陆多式联运要求的罐箱、轻便的车载液氢瓶等。这些产品将推进液氢从生产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建设。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国产化替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核心装备实现自主可控,为氢能产业链的商业化运作提供重要支撑。”国富氢能研究院院长王朝在介绍企业创新研发及商业化应用时,提及最多的便是国产化这个关键词。

  业内人士分析,国家围绕氢能产业的创新性政策不断发布,加上氢能产业国产化程度不断提升,“氢”能商业化拐点正加速到来。

  魏蔚表示,氢动力具有清洁低碳、加注快速、续航里程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长距离或重载运输,在道路、轨道、海运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短期内还难以推广到小型乘用车中。在未来二十年,在交通领域,氢能和其他能源将同时并存。氢能正给越来越多的行业带来改变,随着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逐渐展现经济优势,工业领域加快探索氢能清洁替代。“到2035年氢能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50年之后产业规模将达到顶峰。”(完)

  据河北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8月1日通报,漳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水系3日来水量4亿多立方米,特别是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承接大量北京来水。

  《金融时报》报道称,包括小鹏汽车的投资在内,大众汽车仅今年就在中国投资了近50亿欧元。汽车行业咨询公司中国汽车观察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涂乐表示,大众与小鹏的交易是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投出的信任票,这也意味着大众承认,如果没有中国技术,它就无法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竞争。英国路透社称,大众汽车还宣布其子公司奥迪将与中国上汽集团进行进一步合作。

  “北京西城最严学区房政策(2020年7月31日后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实施满3年,热门学区部分房源直降百万。”这样的消息不断涌现,赚足了关注度。然而,看到这样的内容,深耕学区房的房产经纪人张波却“毫无波澜”。

  这一区域内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占地面积400亩,有近百家出版社、出版商的库房安家于此处及周边地区。袁牧歌2600平方米的图书库房就在这里,主要给全国各地学校的图书馆、乡村书屋配给图书。

  在调研中,黄艳发现,长期以来,蓄滞洪区投入不足,管理薄弱,建设总体滞后。以长江流域为例,流域内的42处蓄滞洪区中仍有11处围(隔)堤未建或未实施加固,仅有杜家台等9处蓄滞洪区完成分洪闸建设、荆江分洪区等4处蓄滞洪区完成安全建设。

  根据近4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签订劳动合同的导游人数为121710,但这个数值在2022年下降至82047。4年间,导游人数减少近4万人。

赖伟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