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所谓“产能过剩论”完全站不住脚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7-10 10:26:07

  王镝表示,对于加政府就是否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等潜在措施启动磋商,中方已向加方表达强烈不满。中国电动汽车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是比较优势和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加美等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毫无依据。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绿色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指出,加拿大以贸易立国,一向以全球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自居,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实质是人为设置贸易壁垒,实施保护主义政策,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只会破坏国家间正常经贸合作,损害国际产供链的稳定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同时也会推高加进口电动汽车成本,让加消费者和企业付出更大代价,不利于加抗击通胀和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努力,这不是明智的做法,也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王镝强调,如加方一意孤行,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对华单方面加征关税,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王镝指出,七国集团峰会公报再次操弄涉华议题,污蔑攻击中国,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将产能等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实际是贸易保护主义。所谓“产能过剩论”有悖常理和常识,毫无道理,完全站不住脚。

  他指出,对产能问题要尊重规律和事实,客观、全面、长远地看。

  一是从市场经济原理看,当今 世界经济早已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产和消费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供需匹配和调节,不能因为一国的产能超过本国需求,就贴上“过剩”标签。

  二是从国际贸易实践看,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各国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合作,从而有效提升全球经济效率和福祉。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长期向世界出口大量商品。美国所生产的芯片约80%都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约80%、50%出口,波音、空客生产的客机也是大量出口;而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仅120万辆,占产能的12.7%。

  三是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绿色低碳是大势所趋,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远超目前全球供给能力。总的来看,全球新能源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快速成长的阶段,相关产能非但没有过剩,反而相对不足。

  追梦人在一次次接力中完成了梦想的传递。

  <strong>反对阵营对抗,为稳定大国关系砥柱中流。</strong>面对重重挑战,世界要好起来,大国要作表率。一年来,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和普京总统在北京实现“冬奥之约”,在撒马尔罕举行重要会晤,为中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前行提供战略引领。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友好民意基础持续巩固。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俄双方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探索中美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2022年,中美元首3次会晤通话,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应约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举行面对面会晤,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沟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21世纪的世界必须避免重蹈“冷战”覆辙。两国应该正确看待对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习近平总书记为中美关系划出红线,亮明底线,强调中美关系发展历史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应该建立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正轨。一年来,中欧关系稳中有进。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接待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分别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领导人面对面会晤。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中欧关系走向关乎全球格局稳定和亚欧大陆繁荣。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希望欧洲稳定繁荣,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实践证明,中欧关系保持向前向上势头,坚持互利共赢,符合中欧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倡议书提到,近期受疫情影响,本市街头采血量下降,每天采集的血量暂无法充分满足临床用血需要。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每天需要900到1000人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大量罹患血液病、恶性肿瘤以及等待手术的患者急需输血。献血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生命线,更是首善北京最感人的城市底色。

  自2010年牵头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淙祥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并推广给周边农户。他租赁的1230亩耕地中有300亩试验田,专门用来比对30多个农作物品种长势,开展肥料减施增效实验。要想种田效率高,农田基础还得打牢。“我正打算给这上千亩地来个升级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旱涝保收,对咱种粮农民是颗定心丸。”

  <strong>匠心传播兵团屯垦戍边情</strong>

  <strong>三</strong>

王士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