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对话·大运河丨郑晶:打造“大运河百科全书” 促进世界运河交流互鉴

来源: 网易网
2024-06-21 13:10:26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何以如此出圈?“从展品的珍贵性上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品也许并没有那么特别,但我们找准了一个阐释的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当前中国博物馆业发展进入百花齐放阶段,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展陈理念和方式,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结合新兴技术手段、主打沉浸式体验;聚焦年轻受众群体的参观需求,为青少年打造了运河主题的“密室逃脱”,不同于商业密室逃脱寻求的刺激等特点,它更注重教育功能,比如游戏中要求参与者正确掌握运河里帆船的操作方式,才能通过。“博物馆是一个给公众提供终身教育的场所,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在博物馆中获得相应的教育认知反馈,我们希望能用新的阐释方法,不断加强与观众的联系,为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带来与之需求相匹配的参观体验。”

  十年前,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伴随着古运河新生,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建”,郑晶说,“申遗成功十年来,三湾地区面貌的不断改变,其背后是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所带来的变化。”在扬州正南,古运河左转右绕,形成“三湾”水文景观,“三湾抵一坝”既确保了航运的通畅,又提高了运河上游的水位。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定址三湾,这里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关键节点。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现有藏品1万多件套,在短短两年内便集中完成了陈列策划、展品征集、展览组织等工作,将万件展品分馆有序陈列。郑晶回忆起博物馆筹备之初的历程,展品中有近年来全国、特别是江苏地区的重要考古新发现,有大运河流域兄弟博物馆提供的数字资源的复制,也有征集来的运河沿线与人民生活联系密切的展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大运河这一巨型的线性文化遗产。

  在展览设计上,这座博物馆里,不仅有纵贯不同历史时期的运河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系列展览,有文化遗产保护的展览平台,在“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专题展厅内,威尼斯的狂欢节面具、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楼景观、泰国的吉祥雕花、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回旋镖……国际运河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与文化元素也被“搬”进了这座博物馆内。

  “我们希望大运河博物馆能成为世界运河文化阐释和交流互鉴的平台,让走进博物馆 的人能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保护,也能在关照世界运河的展览中形成交流互鉴。让大运河博物馆的影响力持续放大,更好地实践运河的传播和阐释工作。”郑晶说。

  (记者/顾慧敏 李爱 摄像/夏天 剪辑/奚宇 设计/何君玮 秦宏图)

  这篇文章2022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研究显示,地表风速减弱贡献了这一时期沙尘活动下降的46%,起主导作用;土壤变湿以及植被绿化贡献了剩下的54%。其中,植被绿化的贡献率大约为30%,包括人类的植树种草工程,也包括自然生长的植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治沙工程所能起到的作用远小于气象要素变化的影响。

  庄帅则认为,实现半日达的关键点在于,一方面需要合理的仓配布局,大部分平台会选择自己的优势城市先试点,另一方面根据数据再进行相应的仓配布局调整。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中国威胁论”已成为澳大利亚扩军备战的借口,这种做法与美国、日本等国如出一辙:先确立假想敌,再请求拨款,以扩军备战。

  在黄令仪等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复兴号高铁实现了100%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己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近期,新一波新冠感染潮是否即将来临引起社会关注。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二次感染”抗原检测阳性的经历,甚至有网友自述全家都经历了“二阳”。更多的是,此前没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也出现了首次感染。

  2003年,刘仰刚升任沭阳县副县长,次年底调任宿迁市农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6年调宿迁下辖的另一个县泗洪县工作,任副县长。2008年10月,刘仰刚曾因扮演“孔乙己”而走红网络。

何光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