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印发通知 引导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16 14:58:48

  中新网6月14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14日,中新财经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增强质量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据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介绍,质量融资增信是指以企业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的增信机制,旨在为具有较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些地方实践中,也称为“质量贷”或“质量融”。

  作为发挥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让“质量+金融”政策直达实体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田世宏称,《通知》遵循质量和金融领域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突出质量要素的作用,按照“信息采集、信用评估、贷款服务、贷后管理”的质量融资增信实施全流程进行部署。

  “从融资增信供给侧看,质量融资增信帮助金融机构破解了质量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融资增信需求侧看,加大了对质量效益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从融资增信的供给和需求的适配看,充分发挥了质量与金融工具的组合作用。”

  不过,田世宏也提到,目前,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尚处于发轫阶段,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份和一些城市的“点”上,还未在全国“面”上蓬勃开展。并且存在融资规模较小,参与金融机构数量不多等问题。“因此,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通知》,通过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引导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更全面的赋能企业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副司长车士义在会上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包括质量效益型企业在内的各类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从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4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超过66万亿元,前4个月增加3.3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33万亿元,前4个月增加2万亿元。

  车士义称,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细化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围绕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和 金融机构业务实际,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部门协同、效果评估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形成工作闭环,提升工作实效。(完)

  春节期间,银行畅通线上、线下渠道,全力满足公众金融需求。《证券日报》记者在全国多地走访发现,各地银行提前对网点营业时间进行了统筹安排,采用部分主要网点不休假、员工轮休等方式,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同时,通过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提供线上咨询,确保节假日期间客户能一如既往地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暖心的金融服务。

  加速转型

  京山市新市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党支部副书记范俊平等人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并“带彩娱乐”问题。今年1月15日中午,范俊平接受新市街道高岭村村民胡某某在某农庄安排的宴请,新市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副主任陈本宏、新市财政所工会主席汪平、新市街道高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华斌、新市街道丁家塝村原村委会主任高兆斌等4人受邀参加,席间饮用白酒。其间汪平、王华斌、高兆斌、胡某某等4人以打麻将的方式“带彩娱乐”。1月17日,京山市纪委对范俊平、陈本宏、汪平、王华斌、高兆斌予以立案审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内地与香港免检疫通关后第一个农历春节长假结束,赴港澳的旅游项目在春节期间整体气氛有所回暖。

  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和机构人士表示,理财资金回表对于存款的提振也不容忽视,这一部分资金多数以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理财替代物的方式存续,并不太会被动用于消费。近日,普益标准最新统计情况显示,2022年四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大幅下降,从三季度的28.96万亿下降至四季度的26.65万亿,环比降幅达7.96%,降幅规模超2万亿。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高质量投资,一直是各地稳增长的关键抓手之一。洪涛认为,本轮各地如此有底气地密集开工多项重大项目,且提高了预期投资额,专项债券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郑惠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