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秦岭山下艺术“点亮”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6-26 12:27:13

  中新网西安11月4日电(石芙蓉 张远)“长安区通过全域建设花园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生产生态生活融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城市乡村自然融合的发展新路。”西安市长安区委副书记王韬表示,太阳葡萄小镇、黄良文化艺术街区、水寨社区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入快车道,村民的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西安市长安区南依秦岭、北接市区,山、川、塬、河皆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长安乡村的写照。长安区是涉农大区,山水相依、田园相生为乡村建设提供了独特的生态和区位优势,城乡交融、发展不平衡 也为乡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村企联动促乡村振兴方面,长安区引镇街道南寨西村通过招商引进“太阳葡萄小镇”现代农业园区,葡萄种植及加工占地1000余亩,“太阳葡萄小镇”以种植有机葡萄为基础,以酿造葡萄酒延长产业链,以葡萄酒文化为产业发展灵魂,建设成集种植、深加工、研学教育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

  “目前园区已累计投资3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包含850亩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农业基础相关配套项目、葡萄酒生产加工厂、丝绸之路及葡萄酒文化体验馆、亲子、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以及河道生态恢复等基础工程。”陕西太浩生态农业观光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范路称。

  走进黄良街道的黄良文化艺术街区,整个村子被浓厚的艺术氛围包裹。据悉,该村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村内闲置宅基地出租信息,吸引了经营餐饮、娱乐、民宿、休闲等业态,具有乡土情怀的三四十名年轻“新村民”扎根乡村,为艺术街区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有效盘活乡村沉睡资源,让文化艺术融入乡土、点亮乡村。

  “我们将村里的闲置房屋挂到网上,一方面能为村民增加一部分收入,同时也希望能吸引更多商机,扩大村里文化艺术街区的规模。”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黄良新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栋永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依托附近的花卉市场,在村里建设花卉社区,让更多村民能够参与创业,实现家门口增收。

  一幢幢红瓦白墙的新楼房,一条条整洁通畅的水泥路,房前屋后绿树环绕,四周环境优美宜人……走进长安区子午街道东三村的新型农村社区水寨社区,一股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扑面而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令人陶醉。

  水寨社区地处秦岭北麓核心区域,周边分布环山旅游公路、子午大道、长安大道等多条城市主干道,距外环高速长安南高速口1.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村庄和长安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典范,村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新生活。

  据介绍,水寨社区一期项目从2013年11月开始动工建设,于2016年底全部完成,村民整体回迁。当前,二期项目建设也全面竣工,建成三层安置房5栋,同步完成道路、绿化及室外照明等配套工程建设。

  此外,长安区的花卉产业也不断促进附近村民增收致富。位于黄良街道下北良村的长安花卉交易拍卖中心,让长安区及周边区域种植的鲜切花通过长安花卉交易拍卖中心进入全球市场,将中心打造成东花西送,南花北移的国家花卉枢纽地,聚力创新,协同互动的西北花卉引领核,服务本地,立足需求的都市生活“百花园”。同步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两链融合发展,加速构建花卉产业大市场新格局、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形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完)

  国家一级编剧石林清晰地记得1988年年底的那个冬日。他从家骑着自行车赶往央视春晚剧组所在地,从南三环到北四环,“整骑了两个钟头”。这位72岁的老牌喜剧人一开口,便透出一丝幽默感。

  在束焕看来,春晚是角儿的艺术,一切都是人物。“这个人物,一半是作品中塑造的角色,一半是演员本身。在我们剧本初稿完成后,演员的二度创作非常重要。春晚喜剧作品很多是在不断地排练、磨合、否定之否定中,才创作出来的。有的小品剧本到了最后一稿时,第一稿中的一句话都没了,全部改过了,它是一个生长的过程。”

  2022年,许子谅也与春晚有了交集,从纯粹的观看到尝试春晚语言类作品的创作。这年,他参加了央视的一档喜剧类综艺,节目组就是负责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团队。“节目组找来很多人,有做脱口秀的,有拍短视频的,有写电影的,有写情景剧的。可以看出,他们很希望通过这种碰撞,做出一些新的东西。”

  受所参与的央视喜剧综艺节目组邀请,许子谅也为春晚写了一个相声本子,以及几个围绕同一主题的小品大纲,但感觉完成得并不好,自己还越写越焦虑了。不同于给其他节目创作,给春晚写起来“感觉好难,即使写出点东西也自觉哪儿都不对”。

  广州整车生产企业,不少由长三角供应商提供关键零部件;广州占比较高的日系整车生产企业,进口后往往要在长三角完成初步加工和组装,再运至广州进一步加工组装。“偏科”的广州,势必难以实现“汽车强市”目标。

  顺便提一下,现代的据称始于日本的乌冬面和一般的面条的不同之处是,擀乌冬面放盐,而擀一般的面条放碱水,都是为了增加面的韧性,但碱水的效果比盐好。中国的面条传到日本时,可能因为引进年代不同,有放碱水和放盐两种做法。放盐的做法很早就引进了,而放碱水的做法是到近代才引进的。日本把这两种做法都保留了下来,而放盐的制面方法在中国已经很少见了,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以为乌冬面是日本特产,其实只是女儿回娘家而已。

杨佳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