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中稻生产全面展开 良种良法助农增收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6-21 03:27:56

  中新网南昌6月19日电(卢梦 梦 贺登毅)眼下,正值南方中稻播栽时节,在江西省南昌市广袤的田野间,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稻田。

  在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内,农机手们正驾驶着高速插秧机在平整湿润的水田里来回穿梭。插秧机所到之处,一株株秧苗整齐地滑落至泥土中。

  “如今我们种粮全部都是机械化,比过去轻松多了。基地今年种植6000亩中稻,如果天气晴好,一台插秧机每天可以插60亩水稻,效率高且比人工插秧成本要低,真是省时又省工。”南昌市新建区联圩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农户熊贤春说。

  熊贤春告诉记者,今年中稻种植,基地全部选用了优质品种,且在育秧时采取壮秧培育法,让秧苗根系更加发达、茎秆更加粗壮,移栽后能够快速返青、有效分蘖,为争取水稻多穗、大穗、高产奠定基础。

  据了解,今年,南昌市新建区中稻播种面积将达35.92万亩。为保质保量完成中稻生产任务,该区农机部门组织全区60余家合作社,投入2000多台农机,积极帮助农户开展水稻代耕、代育、代插工作。截至目前,南昌市新建区已完成中稻种植23万余亩。

  在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大片翻耕好的农田内,广大农户正抢抓农时,利用高效农机开展水稻育秧、播栽工作。

  “我今年种了200多亩中稻,利用旋耕机和插秧机同时作业,整田、插秧同步进行,两天时间就可以将中稻全部移栽完毕。机械插秧的效果比较好,秧苗更整齐,后期田管也方便,每亩的产量比过去人工插秧要高100斤左右。”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南溪村种粮大户熊长青介绍。

  据了解,今年,南昌市计划种植中稻95万亩,目前已完成播栽61.93万亩,预计将于6月底前全面完成中稻种植任务。(完)

  回望过去这一年,很多人都在感慨生活的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走进新一年的我们,更加充盈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更加需要鼓足力量去创造美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的意志、人民的期盼,是人民军队必须扛起的时代重任、必须交出的历史答卷。

  方案一轮轮设计,数不清的大型试验、设备安全性试验、适航审查会议,制造符合性检查工序、总装指令,遇到的艰难与险阻不胜枚举,各大机体供应商联合制造,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参与项目,研制团队与广大参研单位携手并进、奋力前行,抱着“国之重器,救民水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了高抗浪船体、气水动布局关键技术,研制出了全球最高和收放结构最复杂的起落架;解决了复杂船型机身的制造及气、水密铆接等难题,初步建立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工艺和生产制造标准体系;AG600飞机的适航验证和审定工作也极大提高了国内民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水平,有效推动民机适航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为民机研制产业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委任代表队伍,填补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技术体系和专用适航条款空白,开启了AG600的新时代。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农委副主任委员陈金印此前回答<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提问时表示,山茶油市场混乱,山茶油产品鱼龙混杂现象严重。出台《条例》,将有效规范山茶油加工销售,解决消费市场山茶油产品质量混杂问题。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上,矗立着一座“望海楼”。刘军、王娟夫妇每天要对森林进行定时瞭望。24年来,夫妻俩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干林业苦不苦?苦!但不吃这份苦,哪来的山青水碧天蓝?”看到漫山遍野的林子,夫妻俩觉得很欣慰。

  从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根据总体方案,实施“乙类乙管”后,对于新冠疫情的监测与应对有着哪些要求?病毒监测、数据收集、报告要求等方面和“乙类甲管”时相比有哪些变化?新形势下我们在个人防护上都需要注意什么?

李雅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