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逆行的英雄所长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27 22:43:55

  编者按

  我省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各项工作中冲锋在前、不懈奋斗,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是引领八闽儿女奋发新作为、建设新福建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火炬。今起,本报推出《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近期,强降雨天气来袭,福州市永泰县公安局塘前派出所民警闻“汛”而动,忙着进村入户开展防汛排险工作。交谈中,民警和村民不免触景伤情,怀念起共同的好友柯佳勇。

  “这附近我熟悉,跟受困群众也有电话联系,我带你们去救人!”大雨滂沱、河水漫堤、滚石不断,行进愈发困难,柯佳勇义无反顾和前来救援的永泰县消防救援大队8名消防员在“风雨中逆行”。不料山洪暴发,9名救援人员及所乘消防车被洪水冲走。柯佳勇和2名消防员不幸英勇牺牲。

  柯佳勇,1981年出生于永泰县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亲都是老党员,从小就在他心里种下“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种子。作为警察的表哥胡宁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不幸牺牲,更让柯佳勇下定决心要上警校,当一名人民警察。直到工作多年后,他还经常跟身边的人说:“我能从事打小就喜欢的这份职业,一生无憾。”

  2003年4月12日,参加公安工作还不到一个月的柯佳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表达了入党的决心和对公安事业的崇敬与热爱。在此后20年里,他始终奋战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第一线,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永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是柯佳勇从警的第一站。案件侦办工作千头万绪,但柯佳勇潜心钻研业务,凭借勤学善思的韧劲,逐渐成长为永泰县乃至福州市刑侦战线攻破疑难案件的一把“尖刀”。

  2019年调任塘前派出所所长后,柯佳勇几乎以“所”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节假日值守更是家常便饭。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纷繁复杂。“当警察,就应该多为百姓做实事。”在柯佳勇看来,警情无大小、民生无小事。为此,他常常背个包在村里待上一整天,进村入户与村民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了解治安动态,耐心化解邻里纠纷。

  “驴友”被困深山,柯佳勇带领民警徒步搜寻4个小时成功施救;为调处山林田地权属纠纷,他翻山越岭赶赴现场制止冲突;在历次抗台风防汛工作中,他都主动靠前,在专业力量介入抢险救援时,做好交通疏堵、转移群众等工作;为有效解决辖区景区游客走失救援难题,他还带领派出所创新打造“无人机+监控探头+GPS定位”三位一体山地救援模式,成功救助近百名迷途群众……几年来,柯佳勇的工作足迹遍及辖区每个角落,成了辖区百姓的“贴心人”。“有困难找柯所”渐渐成了村民的口头禅。

  在“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改革后,永泰县公安局将全县21个派出所组合成5个区域联合派出所,柯佳勇兼任葛岭区域联合派出所副指挥长,分管案件办理工作。但他不忘塘前派出所的工作,常常两头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 斗员”,急难险重任务来临时,他总是冲锋在前打头阵,从不撂

  从警20年,奋战在打击犯罪的一线,柯佳勇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练就了过硬的案件侦办能力,共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80余起,打掉一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盗窃、贩毒、黑恶团伙,为群众挽回损失2960余万元;他心系群众,奔走乡村一线,调解矛盾纠纷275起,矛盾纠纷调处率100%,真正让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最终,他跟他表哥胡宁一样,也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挚爱的公安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

  2023年9月,中共福州市委追授柯佳勇“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11月,公安部追授柯佳勇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今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柯佳勇同志为烈士。柯佳勇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仍激励着无数民警,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本报记者 苏依婕)

  产品设计、投研能力亟待提升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

  程坚称,经侦查试验,同款鞋带在缓慢拉伸状态下最大承重量85公斤。此外,随时间推移,尸体腐败后水分丢失、体重会变轻,延长了鞋带的承重时间,所以没有发生断裂。

  一年之计在于春。兔年春节刚过,多省份迅速行动,铺展启动今年的各项任务部署,早谋划、早动手,开好头、起好步。开工实干,一起感知各地今年发展的明确信号和强劲信心。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河南通过持续打造“网上丝路”,建设空中、陆上、海上通道,提升多种物流路径和方式的协同效率,打通境内外消费市场,奋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借文物之形,传文脉之火,是《古韵新声》的创新表达。《古韵新声》以文物为抓手,深入展现春节传统,激活文化里的文明密码。如女子群舞《桃花源》运用AR视听技术手段,带领观众踏入明代画家仇英的《桃花源图》,沉浸式体验“移步易景”的“桃花源记”。运用新视听技术手段,探索新呈现方式,《古韵新声》不仅打造了喜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也从历史文脉、历史细节中找到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让观众产生共情。

叶素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