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说 | 马伯庸:讲好新时代大运河故事,最需要找到古今的共鸣之处

来源: 慧聪网
2024-06-27 05:16:26

  6月22日晚,“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扬州启动,作家马伯庸在接受采访时说,《两京十五日》这部小说就是以明代大运河为主题,讲述太子朱瞻基在15天内沿运河一路从南京赶到北京的故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马伯庸说,除了要从文献上寻找大运河的痕迹,也要站在古人曾经站过的地方,看看古人曾经看到的风景,与他们产生共鸣。也正是在寻访的过程中,马伯庸深深地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山东济宁的南旺分水枢纽工程 。

  南旺分水枢纽工程位于中国大运河的最高点,被称为“水脊”。在缺少引水工具的古代,原本是很难把水翻过这条山脊去的。为了古人的这个巧思,马伯庸特地在小说里加了一段情节。他笑称,这段情节是“为了这点醋,包了一顿饺子”。

  通过书籍,人们可以完成对古代大运河的想象,但大运河的生命力不止于此。在古代,通过大运河航运,塞北军官能用南方的铁矿锻造兵器,使用沿海的药材疗伤。如今,运河的苏北段,仍然是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每年航运量在3亿吨以上。

  马伯庸认为,当普通人都能够通过大运河接触到国家的各个角落和物产时,他自然会对国家、对文明产生认同感,形成凝聚力。

  即日起,赖少其十二次境外文化活动作品文献展、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异域同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等均在春节期间陆续展出。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佛经是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佛经的汉译又是如何体现佛教中国化的?</strong>

  岁末年初,上海正经历疫情防控的一个特殊阶段。记者11日从上海市侨联获悉,为表达侨联组织对归侨侨眷特别是侨界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及时送上温暖,上海市侨联会同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和爱心侨企,推动上海各级侨联组织共同参与,在元旦后至春节前夕开展“迎新年、送温暖”新春慰问活动,为上海全市2000户早期归侨、困难归侨侨眷及侨界志愿者送上新春暖心包。

  孙玉菡指出,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重大发展战略。国家将继续推进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大湾区建设为香港青年的事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1/77/17738505362314782397.jpg" alt="" />

  <strong>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strong>

郭雅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