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弟子”感受邯郸文化:“胡服骑射”话创新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03 11:02:48

  中新网邯郸6月2日电 (艾广德 王天译)邯森(Syed Ali Hassan)、苏曼(Shakeel Suman)、穆贝德(Ubaid Muhammad)和阿伟(Afzal Muhammad Asyab)来自巴基斯坦,目前就读于河北工程大学。近日,4人相约逛古城、穿战国袍,与千年古城邯郸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唯一一个 3000年来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7年前,邯森来到河北工程大学攻读本科,他深深地被邯郸这座古城吸引,本科毕业后决定继续留在这里读研。

  邯森和三个学弟学妹游览的第一站,是位于丛台公园的“武灵丛台”。“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武灵丛台”因楼台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古称“武灵丛台”。史载,丛台上原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然而历经战乱和岁月沧桑,丛台的原建筑早已不复存在,现所见的丛台是清朝同治年间重修,此后又进行过多次重修。虽然现在的“武灵丛台”只剩下一个台子,但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雄伟和气势。

  “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邯郸有个成语叫‘胡服骑射’,说的就是赵武灵王锐意改革创新。”邯森向学弟学妹娓娓道来。“战国前期,赵国在七雄中国力不强,赵武灵王即位后,决心使国家强盛起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他们身穿窄衣,能征善战,赵武灵王就让赵国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练兵马,终于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从丛台公园出来,顺着中华大街向西走,就来到回车巷。“别看这条小巷不长,它可大有来头,它叫回车巷。”邯森一边走一边讲解道:“相传战国时,赵国有个文官叫蔺相如,因立了大功,被尊为上卿,官职在当时的武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要羞辱蔺相如,二人每次在街上相遇,蔺相如都主动回车退避。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以为蔺相如惧怕廉颇,后来才知道蔺相如是以国事为重。廉颇知道后,惭愧不已,于是身负荆杖至相府请罪。此后,这文武二臣齐心合力,辅佐赵王,赵国就逐渐强盛起来。邯郸有个成语叫‘负荆请罪’,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走进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一家传统服饰店,苏曼惊喜不已,“这里面的衣服好漂亮!”

  “这是传统服饰馆。这个叫战国袍,现在可火了,很多人都专门来这儿穿战国袍拍照呢!”邯森说。

  战国袍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种服饰,是当时贵族、士人等阶层的主要服饰之一,突出特点是袖口宽大、剪裁修身,宽大的袖口是为了提供更多的舒适性和灵活性,修身的剪裁则能展现出人体的曲线美。战国袍的颜色非常鲜艳,还常常配有华丽的刺绣和饰品,以及精良的腰带,这些装饰品增加了整体的美观度和奢华感。

  身穿战国袍走在大街上的感觉令苏曼陶醉,“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公主,我要穿着它去拍照打卡!还要传回国,让他们看看多漂亮!”(完)

  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现场红红火火、热闹非凡。主办方精心煮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元宵节的气氛瞬间“满格”。来自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游客第一次享受了“吃着汤圆去滑雪”的特别待遇。“吃的是汤圆,感受的是团圆。”游客张俊说。

  传统文化借由荧屏和融媒体再一次引起了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共鸣。有人找回了童年的欢乐,有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人新奇于杂技还能玩得如此“有故事性”。

  “像这样的育苗棚,在我们这里还有40余亩。在田的400万株甜瓜苗、樱桃西红柿苗全预订出去了。”明公集村党支部书记王同利说。

  海外华侨华人在异国他乡还原记忆中的年味,也将“中国年”带到了海外。贴春联、包饺子、舞龙舞狮……创意短片《中国年世界味》展现了华侨华人在海外过春节的场景;《四海同春·华星闪耀》中,多个海外华星艺术团亮相,人们身着传统服饰翩翩起舞,精湛的武术招式虎虎生风。

  除北京冬奥会2金1银的成绩,谷爱凌希望留给世界更多的信息。她认为,北京冬季奥运会对于冬季运动的蓬勃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自由式滑雪方面,我很荣幸能够见证这一兴起,希望我能够为其贡献一点点力量。”

  3日,位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马蒂亚·古贝茨国际学校张灯结彩。为迎接元宵节,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在这里举办“中国节进校园”活动。舞狮、传统服饰秀、民乐演奏、太极扇等精彩节目赢得阵阵喝彩。孔院中方院长杨海燕说,在新的一年里,孔院将举办更多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更多克罗地亚人了解中国。

赖桂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